59岁女性,因发热、乏力、双肺斑片状阴影入院。入院后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但除外肺外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按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下一步怎么办?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热、乏力2天”于年2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伴有乏力,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无盗汗。自服退热药物(具体不详)后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有乏力。遂于我院急诊就诊,行胸片检查见右肺门旁、左肺中下野斑片影,考虑炎症;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7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9%;尿常规示白细胞10~15个/HP。予氨曲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口服,患者仍有体温升高,并伴头晕、乏力、恶心,无呕吐,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自发病以来,食欲明显减退,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于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有青霉素皮试阳性(皮试处红晕明显)史。否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 体温39℃,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右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阳性;无杵状指趾;脊柱无压痛、叩痛;全身皮肤及肛周无脓肿、破溃。 诊治经过: 入院当日患者体温再次升至39℃,伴厌食、恶心、厌油腻等不适。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38×/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9%,淋巴细胞百分比3.2%;C反应蛋白mg/L;血细胞沉降率64mm/h;D-二聚体ng/ml。胸部CT平扫:左舌段及右下叶条片状实变影,考虑炎症(图1)。入院后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已给予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符合年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年IDSA/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关于住院非ICU患者的经验性治疗原则,但效果不佳。因患者头孢他啶原液皮试阴性,给予(2月14日)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入院后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8%,监测空腹血糖最高1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最高26.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9mmol/L,餐后2小时:9~11mmol/L。 图1左舌段及右下叶条片状实变影 入院第4天(2月17日)患者体温仍高达39℃,精神差,乏力、食欲缺乏仍明显。为除外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进一步查免疫球蛋白及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及自身抗体谱均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常见的可致发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没有证据,我们认为该患者仍为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为明确肺外组织器官是否感染,进一步查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及乙肝两对半均未见异常;复查尿常规未再见异常,尿细菌培养阴性。腹部B超示右肾钙化灶,进而查腹部增强CT示双侧肾上腺稍增厚,右侧可疑结节,腺瘤可能。心电图正常;Holter示房性早搏,间发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余无异常。以上检查未提示有肺外感染的证据,因此考虑感染仍为肺炎所致。为进一步明确病原体,查肺炎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军团菌抗体及EB病毒抗体均阴性;冷凝集试验阴性;结核抗体阴性;PPD试验阴性;多次痰涂片、痰培养及血培养均无有意义发现。 入院第5天(2月18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01×/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9%。我们考虑不除外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或厌氧菌的感染,故停用头孢他啶,换用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入院第8天(2月21日)复查血白细胞计数14.38×/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4%;C反应蛋白mg/L。 入院第11天(2月24日)患者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合格痰涂片结果示G+球菌(+++)。因使用美罗培南治疗效果不佳,考虑患者可能为耐药的G+球菌感染,为保护肾功能,给予替考拉宁0.4g,静脉滴注1次,同时再次留取痰培养。入院第15天(2月28日)即替考拉宁使用4天后,患者体温完全正常,乏力、食欲缺乏等症状缓解。入院第16天(3月1日)痰培养结果回报显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表1)。 表1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注:S——敏感,R——耐药 最终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2.2型糖尿病 3.子宫切除术后 治疗和转归: 入院第19天(3月4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9.8%;C反应蛋白8.2mg/L;复查胸部CT示肺炎吸收(图2)。3月6日患者治愈出院。 图2左舌段及右下叶条片状实变影吸收 1.中年女性,急性病程; 2.以发热、乏力为主要症状;查体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血中炎性指标均增高;胸部CT示双肺斑片状阴影; 3.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 4.除外肺外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按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 5.合格痰涂片示G+球菌,痰培养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替考拉宁治疗后病灶吸收。 肠球菌是存在于人类或动物胃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其为革兰阳性球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多数菌种为短链状排列,一般无芽孢、无荚膜,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4.7~7.6。肠球菌最初被归入链球菌属,年从链球菌属中分离出来,建立了肠球菌属,当时由2个菌种组成,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目前肠球菌属已有30多个菌种。 在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病死率达21.0%~27.5%。肠球菌通常引起菌血症、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炎和心内膜炎,很少引起肺部感染。Patterson等通过回顾性分析例肠球菌感染病例发现肺炎只占4%,而糖尿病为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该患者因发热、乏力、双肺斑片状阴影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左下肺湿啰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增高,同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根据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并根据指南建议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患者体温及一般状况均未好转。进而我们除外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部位的感染及肿瘤所致的发热。经过反复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合格痰涂片提示革兰阳性球菌,痰培养提示万古霉素耐药性屎肠球菌。该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有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当给予患者替考拉宁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胸部CT示肺部斑片状影吸收好转。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普通的痰培养结果由于上呼吸道菌群的污染,需要结合临床来判断。根据我国年制订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