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4月15日-19日,由同济大医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及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01-04-(国))(肺和纵隔病理鉴别诊断及新进展)暨胸部肿瘤病理诊断国际高峰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此次会议聚焦肺和纵隔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最新进展以及新版WHO胸部肿瘤分类等内容,同时展示了少见病种和疑难病例,与会专家和参会学员进行了线上及线下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会议开医院病理科武春燕主任和医院病理科李媛教授主持,医院艾开兴院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各学科特色,医院评价体系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我院病理科发展迅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影响力不断提高,尤其在肺部肿瘤诊断、细胞分子病理快速诊断模式及肺部肉芽肿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医院的特色,在业界内具有显著的特色和影响力。希望通过此次高峰论坛,病理科加强同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学术地位,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分为五大专题: 专题一: 1)精准医疗之肺癌免疫治疗及相关病理问题的探讨 围绕肺癌免疫治疗及新辅助的临床实践,临床及病理专家从不同学科探讨了精准医疗的规范和面临的问题,医院病理科武春燕主任及黄焰医生详细介绍了肺癌免疫新辅助IASLC多学科建议、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PD-L1判读标准及TPS和CPS判读的方法和规范;医院团队李媛教授详细讲授了肺癌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评估共识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胡鸿教授介绍了免疫新辅助治疗在当前临床应用中的前景、最新进展以及如何筛选优势人群。中医院应建明主任深入剖析了肺癌免疫新辅助治疗中肿瘤微环境对疗效的影响以及临床试验中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不同应答模式的差异性,同时强调了动态观察免疫微环境的重要性。 2)精准医疗之肺癌靶向治疗及分子病理检测应用 靶向治疗是肺癌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侯英勇医院盛霞主任主持了肺癌分子病理最新进展专题。医院周晓燕教授讲授了肺癌分子病理检测最新进展,以及少见突变检测方法和对应的药物研发。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肖艳群主任报告了《分子病理检测质量控制关键问题解析》,介绍了临床试验、分子检测等过程中规范化质量控制的流程及关键质控要点。医院病理科董正伟医生和吴伟博士深入分享了优化细胞学标本分子检测流程和质控关键点的肺科模式和经验。肿瘤科任胜祥教授总结并回顾了年肺癌靶向药物及分子检测的年度大事件,点评了肺癌靶向诊疗新进展。 专题二:肺及纵膈少见病种诊断要点及疑难病例讨论 少见病种和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自全国15医院提供了疑难病例并做精彩展示,医院李晟医院孟凡青教授主持并参与了讨论。上海交通大医院王朝夫主任,医院何妙侠主任,医院高金莉主任,医院徐建平主任,医院孙平丽主任等点评专家讨论热烈,从临床病史、组织形态、免疫标记到分子检测结果多角度解读了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并提供了科学的诊断思路,拓宽了广大病理同仁对疾病病种的认识。医院病理科团队,德高望重的朱雄增教授讲解了《胸部淋巴瘤病理诊断》,王坚主任结合具体病例对胸部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讲授,李媛教授解读了版WHO新分类中肺原发涎腺肿瘤分类、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及新进展。李晟磊教授从大体标本表现、镜下HE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等角度全面、系统、深入的解析了胸腺瘤的病理诊断。医院病理科侯立坤主任详细分析了免疫组化在肺部原发和转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少见病种的讲解、疑难病例的展示以及知名专家的点评和解惑,显著提高了广大专科病理医师的诊断视野,受益良多。医院唐峰主任、医院殷于磊主任主持了该专题。 专题三:海外病理专场 国内外紧密学术交流是促进病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会议邀请了知名的海外胸部疾病病理专家作学术报告。耶鲁医院王鹤教授详细介绍了纵隔疾病细胞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印第安纳大学张辰教授重点介绍了病理诊断工作中浸润性腺癌浸润灶测量和粘液腺癌肿瘤大小在病理分期中的问题;明尼苏达大学李发乾教授展开了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精彩讲解,尤其是神经内分泌指标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应用价值及诊断陷阱;科罗拉多大学安舒兹医学中心荆剑教授对肺活检在临床诊断、分期和治疗指导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活检穿刺在肺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意义;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检验医学与病理学系徐浩东教授从SARS病毒的发现和进入细胞的致病机制及COVID-19尸检的新发现等几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COVID-19致病的病理特点。医院朱虹光教授、医院陈岗教授、医院平波教授,中医院医院笪冀平主任参与讨论和点评。 专题四:肺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规范和要点 肺部非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和间质性肺疾病两部分。医院冯瑞娥教授详细介绍了肺活检小标本中间质性肺炎的病理诊断,强调间质性肺炎诊断的规范流程是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同济大医院病理科武春燕主任讲述了肺部常见真菌性感染的病理诊断,并结合精彩病例介绍了特殊染色和宏基因组检测等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检验科余方友主任介绍了快速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和展望,并讲述了便携式微生物分子诊断的技术要求和应用;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沙巍主任介绍了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诊断和治疗进展,沙主任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和病原学等各方面详细讲述了NTM肺病的诊断标准和注意事项;医院易祥华主任分别从结节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形态学特点讲解了结节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医院孟凡青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院呼吸病理中心顾莹莹主任,医院病理科刘银华主任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讨论和总结。 专题五: 1)早期肺癌多学科诊疗 早期肺癌亚型分类及多学科诊疗是肺癌诊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王恩华教授解读了新版WHO分类中上皮性肿瘤新增和修订的类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医院张杰教授对肺腺癌组织分型及分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新版WHO肺癌诊断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孟凡青教授探讨了小腺癌的诊断问题,从TRU和非TRU型来源的腺癌及细胞的异型性等方面结合具体病例讲解了反应性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瘤和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医院陈海泉主任从临床、影像、病理方面对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检查选择、处理策略和手术方式选择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医院张智弘主任、西安医院张冠军主任讨论嘉宾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并与学员进行了线上交流。福建医院张声主任、医院郑建明主任主持并参与了讨论。 2)早期肺癌术中术后病理诊断若干问题探讨 肺部小结节术中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诊断难题。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规范和模式。医院团体针对肺部小结节进行了深入研究,达成了多项共识和肺科模式。陈昶副院长就肺癌诊疗中的多学科研究互促及最新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讲解;影像科孙希文教授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磨玻璃结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病理科张莉萍和谢惠康医师分享了肺部小结节术中诊断肺科模式,详细介绍了肺部疾病冰冻检查中病理诊断的难点及其鉴别要点,早期肺癌高危因素对术中和术后病理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手术方式决策的影响。上海市交通大医院王立峰主任和同济医院蔚青主任主持,苏大附一院郭凌川主任、医院张海青主任、医院王征主任和医院段亮教授参与讨论和点评。 本次会议吸引了余人线上参会,观看次数3万余次。此次会议特点鲜明:专家阵容强大,囊括了海内、外病理专家,胸部疾病临床、影像专家,多学科阐述肺部疾病的诊疗规范和热点问题;会议时间充沛,授课教授表达详实,解疑答惑,点评专家深入讨论,交流充分;涵盖内容广,囊括了肺和纵隔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立足基础,聚焦前言,直面临床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病理同仁及相关学科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得到了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的广泛赞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