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恪守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

时间:2020-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早上6点,北京康益医院门诊部。院长董瑞的诊室外已排起了长队。

“董院长,您看我这病还能治吗?”专门从外地赶来看病的张大哥忧心忡忡。

“放心,现在尘肺病不是绝症,只要按时吃药,好好休养,放宽心,没问题。”董瑞一边诊症,一边宽慰病人。

“董院长,我是不是应该换方子了?”

“董院长,上次找您看,吃了几服药就好了,这次您再给孩子也看看吧。”

……

董瑞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看诊、回答问题、叮嘱注意事项。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个门诊日都在上演。每周3天,每天近60个病人,董瑞坚持了20多年。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康益医院院长……这样多的职务集于一身,董瑞应该是一个忙于行政事务的人,然而,在病人眼中,董瑞却是一个“总能在门诊找到”的名医。董瑞说,身为医生,为患者服务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疗效永远是事业的生命线。

传承:用地道学问做地道中医

“60”后的董瑞,却有着近40年行医经验,是一名年轻的“名老中医”。谈及多年从医的心得,董瑞说,要做一名地道中医。他认为,一名好中医,首先要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中医的诊治思维。

董瑞与中医结缘于13岁那年的一场大病。那一年,他因意外受伤,导致双腿关节肿痛,不能行走。医院就医无效后,他开始接受叔叔董万英的中医保守疗法。两年难捱的休学时光里,医书是董瑞最大的精神寄托。他不仅四处求医,也开始学习中医。读中医经典著作、向叔叔学习中西医结合治疗、向民间老中医学习偏方、秘方。2年的时间,在中医方法治疗下,他的腿伤不仅奇迹般的痊愈了,也打下了牢固的中医理论基础。康复回校时,他已经能流利背诵《黄帝内经》等中医四大经典和四小经典,并开始尝试诊断治疗。

医学经典的滋养,使董瑞掌握了大量的辨症方法和经典处方,长期的门诊实践则为他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董瑞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医。他结合临床病例努力钻研业务,并跟随军区内知名中医专家学习。民间经验、病案研究与经典理论的结合,使董瑞的中医研究日趋深入,成果显著,尤其在中医防治哮喘病、肺纤维化、尘肺病等呼吸病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向名医学习、传承大师经验,也是学习中医的重要途径。多年来,董瑞北访国医大师张琪、段富津,南到广州、江苏求教邓铁涛、周仲瑛、夏桂成,与李士懋、李振华、王琦、颜德馨等国医大师探讨、交流岐黄学术和膏方心得,特别是年拜国医大师晁恩祥为师,使董瑞在中医理论研究方面获益良多。董建华先生的病机演变学说,姜春华、晁恩祥先生的治肺治咳思路与效方,颜德馨先生的膏方运用等都对董瑞治疗肺纤维化、尘肺病、膏方临床有所启发。

董瑞认为,中医理论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将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方面,将人体作为一个大的健康主体来诊断、治疗。他既不主张专病专药,也不停留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的框架内,而是娴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内在规律及不同阶段的病机演变,在总体上、动态上把握治疗和善用通降,遣方先调气机,重视调肝,调气不忘和血,最终实现人的平衡、健康。他也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肺纤维化的研究和治疗。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简称肺纤维化,是一种成因复杂的肺部病变,病人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5年生存率仅为20%~40%。20余年来,董瑞经治数千例此类病人,摸索出肺纤维化“咳喘七字诀”:宣、温、润、清、肃、截、裨。以这七字诀为基础,董瑞研制出特色药方,经临床检验,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得到了明显改善。

融汇:采各家之长以提高疗效为根本

鲁迅先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作为一名中医专家,董瑞的视野非常开阔。他认为,只要有助于提高疗效、对病人好的方法,就要充分吸收。

在临床中,董瑞非常重视吸收民族医药的成果,并不断吸纳苗医、藏医、蒙医等民族医学中治疗呼吸病的成果,与既有的治疗方法相融合,研制出一批独有配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次,董瑞遇到几例疑难病症,便安排患者住院观察治疗。试了几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恰逢他随民盟中央专家团到贵州义诊,在当地结识了一位老苗医,了解到他家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方。回京后,董瑞马上将其与已有的药方相结合,配出新药,病人们服用后效果显著。此后,董瑞根据大量病例实践,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博彩传统中医经方、民间中医方法和少数民族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特色。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肺纤维化专业制剂“养阴益肺通络丸”还被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的“十病十药”项目。

董瑞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应用。他认为,中西医结合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中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一位患了肿瘤的患者,中医理论认为,要扶正祛邪。但扶正与祛邪是两个独立的复杂用药过程,现在西医通过手术,拿掉肿瘤,快速祛邪,中医就可以将重点放在扶正上,中、西医各展所长,可以使患者恢复更快、治疗效果更好。”

在董瑞看来,两种医学的结合,必须是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叠加。“中西医结合得是否成功,关键看疗效。”董瑞说,要用中医的诊治思维来辨症施治,又要充分借助西医的先进治疗手段,绝不能出现中医只凭检查结果断症、中西药简单叠加的情况。中医发展,重点要在西医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而中医又有所专长的病症如糖尿病、慢性肺病等,以及一些急症上下功夫,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

因此,年春,董瑞创建医院———北京康益医院,并出任董事长兼院长。同时确立了以治疗呼吸病为主,重点突出中医肺纤维化的防治,创造世界级肺纤维化、尘肺医院发展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医院已发展成为占地91亩,建筑面积2.4医院。医院进行国际标准化建设。他创建了国内第一所肺纤维化研究所———“北京肺纤维化研究所”。引进国内外肺纤维化专家到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防治肺纤医院治疗中,为国内外肺纤维化防治提供了研究、交流、实践的平台,使医院始终了解和掌握世界肺纤维化防治的最新进展和信息,始终处在世界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纤维化的最前沿。

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加完善、易于推广,诊疗之余,董瑞主持撰写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膏方防治肺纤维化———尘肺病》等医学专著5部,并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国医大师高徒传承与发扬》的主编工作。

董瑞的学术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先后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十二五”肺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年,董瑞入选北京市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今年初,他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创新:探索永无止境

董瑞认为,中医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适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延续和发展下去。在他看来,创新不仅是技术和应用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提高疗效,关键是要让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康复,减轻病人所承受的痛苦。

董瑞认为,对于服药困难、服药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创新用药方法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董瑞曾接诊过一个严重哮喘病的孩子。医院组织了多名专家进行会诊,开出了药方,但孩子服用后效果不明显。一次病人家长偶然用毛巾沾药在孩子胸前反复擦拭,孩子的症状竟然明显减轻了。这给了董瑞灵感,对于一些特殊病症,为什么不可以把药上在皮肤上,从外向内渗透呢?于是他用装注射药物的小玻璃瓶磨去瓶底,给病人拔罐,并把中药从橡胶瓶盖打入罐中,促进药物吸收。这一方法很快见效,一个夏天的治疗后,孩子彻底痊愈。这一由董瑞发明的方法至今已被很多医生延用,成为一个成熟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尤其是因寒气导致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董瑞探索将传统的冬病夏治理论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率先提出诊疗方案并开设冬病夏治门诊,通过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方法,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进而使病人冬天少发病或不发病。经过几年实践,冬病夏治的优点逐步显现,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还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治疗简便、不易复发等优点。认可冬病夏治的病人越来越多,董瑞采用此法治疗的疾病种类也日渐广泛,从当初单一的呼吸系统疾病,扩展到肠胃病、痹证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等,这一治疗方法也医院采用,惠及越来越多的病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大健康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董瑞认为,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有许多经典的药方、食疗方法,老百姓接受度很高。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特别是都市白领经常出差,没有条件坚持喝汤药、自治食疗的食品。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董瑞将目光投到中医传统剂型之一———膏方。膏方具有针对性强、易于服用等特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作用较为显著。但是长期以来,膏方一直未能作为中医专门学科,没有被系统研究推广。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膏方北进”的发展战略,董瑞成为“膏方北进”的积极倡导与践行者。

其实,董瑞从年就开始将中医膏方用于临床。在他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中医膏方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中医膏方防治肺纤维化、尘肺病方面,他提出膏方防治疾病时应掌握的“10个指导思想”和“15个创新”。他的临床著作《膏方防治肺纤维化、尘肺病》得到广大医学界同仁及患者的认可。他在北京医院开设中医膏方科,“康益膏方”因具有疗效显著、“一人一方”、防治皆宜、服用方便、口感极佳的特点,广受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的欢迎。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成立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董瑞以其在膏方研制和推广方面的突出贡献当选为首任会长。

仁爱:大医偏爱开小方

董瑞说,一名好医生,医术很重要,但有一颗仁心更加重要。时刻把病人放在首位,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