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与中医

时间:2020-8-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4.html

肺纤维化属于肺间质性疾病,大多是由于长期吸烟或吸入油烟粉尘,包括煤尘费、硅肺,职业病问题,以及既往存在有非特异性感染的因素。均可导致肺间质性疾病,肺纤维化的产生。肺纤维化是一种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就像是肺内形成的疤痕结构一样,不具备呼吸功能,还限制肺脏的弹性。肺纤维化的具体发病机理不明,故目前没有较好的办法可以治疗。

此病在中医属于"肺痿"范畴,近几年国内应用中药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认为肾虚是肺纤维化的发病基础,肺肾亏虚,痰瘀互结,肺失宣降是其主要病机。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常常采用补虚、扶正、祛瘀的方法。肺纤维化也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在缓解期时会采用补肺、补肾、健脾的方法,即扶正祛邪。如果在急性发作期,肯定是以攻邪为主,随着症状进行辨证治疗《金匮》论肺痈、肺痿之脉云∶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吐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又云∶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畏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燥而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咳嗽之初,即见上气喘急者,乃外受风寒所致,其脉必浮,宜从越婢加半夏之法,及小青龙加石膏之法,亟为表散。不尔,即是肺痈、肺痿之始基。须亟散邪下气,以清其肺。然亦分表里虚实为治,不当误施,转增其困矣。

甘草四两(12g),炙生姜三两(9g),切桂枝三两,去皮(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10g),去心麻仁半升(10g)大枣三十枚(10枚)(擘)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

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

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

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本方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阴虚肺燥较著或兼内热者不宜;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敛的五味子,标本兼顾,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汤,且偏于清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