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编辑 杭州方回春堂 图文来源 一枝黄花 梅雨季节一过,杭州就进入了烧烤模式。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大家出门注意翻面儿,带上孜然,辣椒面儿,千万别烤糊了。我们是奔跑的五花肉,我们为自己带盐”。烈日炎炎的日子终于来了,而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少人出现了心慌气短的症状。那么,夏天心慌气短的原因是什么呢? ﹀ 很多人不解,觉得好像心慌气短是秋冬季节的专利。其实不然,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更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血供不足:人在夏天心跳会加快,脉象也会变洪大,所以在中医里往往把夏天的脉象称作“洪脉”,这是因为在夏天人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对于各种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大,而这些物质的都是靠血液来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所以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心脏自然而然地通过增加心率和搏动的强弱来适应这种需求。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血供就很容易不足。 缺水缺氧:在夏天,人体随着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大量出汗,“汗为心之液”,一方面会导致人体缺水,而另外,血液循环加快的同时,也在对血液循环进行再分配,也就是说根据人体脏器的不同进行分配,这样,人体重要的脏器很容易出现缺血和缺氧。心脏一旦缺血和缺氧,自然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 电解质平衡:前面提到,在夏天,身体大量出汗后,体液和电解质也大量丢失,很容易导致体内的电解质失衡。而这些电解质一旦失衡,本身就容易产生心慌气短的症状。 另外,从中医的角度讲,夏天是暑热炽盛,又夹湿的季节。一个是“暑热”,一个是“暑湿”。前面也讲过夏天心火旺、心气盛的问题,这样的结果是心气的推动力过强,导致耗氧增加,自然也容易导致心慌气短。另外,暑湿会伤及脾,我们知道湿的特点是重着、粘滞,而且一旦和暑热交织,则如中医古话里说的:“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是夏天的湿热一旦形成,是比较难治疗的,因为就像把油倒入面里,要再分离开来自然不容易。湿除了困住脾之外,还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湿热内阻后,也会导致心慌心悸等症状的发生。 夏天出现了以上的心慌气短的症状后,可以从以上方面去找下原因。比如由于暑热导致的,可以适当服用中成药生脉饮,它有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自汗等。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去咨询医生,明确病因,以得到治疗。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夏天做到“心静自然凉”,不焦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饮食,适当运动,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去预防和缓解夏季心慌气短的症状了。 本文为方回春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小伙伴们,我们方回春堂有自己的口腔门诊部啦~ 皓瑞口腔门诊部是经杭州市政府批准,由方回春堂国医国药馆主办,由浙江大学医院牙科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的具有先进设备、高尖技术、现代化管理的口腔门诊部,坐落在古墩路69号,欢迎小伙伴们来约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