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颅内病变完全缓解肺癌靶向耐药后

时间:2022-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适应症不断拓展。目前,EGFR-TKI已被作为治疗EGFR突变IV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与传统化疗相比,其疗效更好。EGFR-TKI药物更新迅速,包括第一代: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第二代:阿法替尼、达克替尼;第三代:奥希替尼(泰瑞沙)、阿美替尼(阿美乐)。话题推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肿瘤不可避免地对EGFR-TKIs产生获得性耐药,这限制了患者的获益并最终使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如何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如联合用药减少耐药的发生、耐药后继续原TKI或换药治疗的适应症,是我们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正确的EGFR-TKI治疗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EGFR-TKI耐药的隐性机制是主要障碍,需要大量的病例报告和临床试验来说明和指出研究方向。年6月25日,《医学临床病例》报告了一例原发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一线吉非替尼联合化疗后出现耐药,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成功实现颅内病变完全缓解和肺部病变部分缓解。案例分析

年11月,一名55岁男性因咳嗽伴痰、胸闷、呼吸困难入院,无吸烟史及相关肺部疾病史。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肺下叶有一个肿块,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左侧额叶和脑岛的脑转移。

年11月19日,经皮肺活检确诊为腺癌。临床诊断为IVa期肺腺癌(cT1cN1M1b),伴有EGFR19del突变。通过下一代测序(NGS)检测到EGFR19del突变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为19.6%。

年12月3日,患者开始接受吉非替尼(mg,每日1次)治疗。

年12月31日,在吉非替尼治疗约1个月后,胸部CT扫描显示原肺肿物明显减少,脑转移灶几乎消失。按照实体肿瘤缓解评价标准(RECISTv1.1)评价,肺部病灶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脑部病灶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

在继续吉非替尼治疗期间,患者于年1月至年6医院接受培美曲塞1g+卡铂mg方案化疗6个周期;年7月至年11月单次培美曲塞1g化疗5个周期。定期随访显示治疗效果为PR。

不幸的是,年12月3日,脑MRI发现新的颅脑转移。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耐药后出现EGFR突变的NSCLC中枢神经系统(CNS)少进展或仅进展,可以继续进行原EGFR-TKI及局部治疗,重新活检确认耐药机制。

因此,该患者通过血液学检查对其非穿透性肺部病变进行了基因突变研究,未检测到EGFR突变。最终于年12月18日至年12月31日,患者继续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并联合脑强度调节放疗(IMRT)(DTcGy/10F全脑)。

患者持续接受吉非替尼治疗至年3月3日,脑MRI显示脑内多发转移瘤呈爆发性发展,胸部CT显示肺肿物明显大于基线。疗效的总体评价为进展性疾病(PD),建议活检后根据指南改变治疗方法。

获得再活检和NGS的结果需要时间,而颅内肿瘤巨大的肿瘤负荷和快速的进展使等待变得漫长而艰难。最终,从年3月20日开始进行厄洛替尼靶向治疗(mg/d),暂无贝伐珠单抗联合活检的准备。

年3月24日,行CT下经皮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NGS鉴定了c._delp.L_Tdel(13.8%)、TP53(28.98%)、MSS、PD-L1(-)的分子谱,没有TM突变。

年4月22日,复查脑MRI时奇迹般地发现,脑转移呈PR状态。因此,患者继续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并定期随访。在随访期间,颅内病变被评估为CR以及肺部病变评估为PR。

图注::EGFR-TKI治疗的时间和效果。(A)诊断时的CT和MRI基线图像;(B)经过6个周期的PC(培美曲塞1g和卡铂mg)和1年的吉非替尼治疗后,脑转移完全缓解(CR)和原始肺肿块部分缓解(PR);(C)脑转移瘤进展期采用吉非替尼治疗;(D)厄洛替尼治疗前CT和MRI图像;(E)厄洛替尼治疗后脑转移瘤为CR,肺肿块为PR;(F)治疗时间表。

结论总的来说,该病例报告提示,当一线使用吉非替尼时CNS进展且无NGS提示耐药突变时,尽快改用厄洛替尼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此外,也证实了在TKI治疗过程中反复评估耐药突变是必不可少的,这为TKI再挑战的最佳受益人群分层提供了思路。参考来源: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