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科普

时间:2020-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徐作军

徐作军: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间质性肺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等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共有五叶,左二叶右三叶。肺是以支气管反复分支形成的支气管树为基础构成的。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可达25级,最后形成肺泡(图1)。肺泡的大小形状不一,平均直径0.2毫米。支气管各级分支之间以及肺泡之间都由结缔组织性的间质(肺间质)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经等随支气管的分支分布在结缔组织内。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弹性纤维及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此肺泡间隔才能进行,因此当肺间质发生病变时很容易导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缺氧和呼吸困难。

图1支气管肺泡结构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指肺间质损伤而产生的一类疾病,一组异源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静脉。这一组间质性肺疾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类似的临床症状、相似的胸部X线表现、和肺部病理生理改变。表现在:①运动性呼吸困难;②胸部CT示双侧弥漫性间质性浸润;③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休息或运动时动脉氧分压(PaO2)异常;④组织病理特征为肺间质的炎性和纤维化改变。

目前已发现大约有多种已知疾病可累及肺间质,有的病因明确,有的病因不明(见表1)。在已知病因中,最为常见的是职业和环境因素导致的肺疾病;包括吸入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各种刺激性有毒气体。在未知病因中,最常见的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CTD-ILD)。

表1:病因已知的间质性肺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职业相关的ILD

无机粉尘(矽肺、石棉肺、煤尘工人肺及铍肺)

有机粉尘过敏性肺泡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农民肺、养鸽者肺和蔗尘肺)

气体/烟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金属氧化物、烃化合物和二异氰甲苯等)

药物/治疗相关的ILD

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呋喃妥因、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非甾体类抗炎制剂

心血管药物(胺碘酮、肼苯达嗪)

抗肿瘤药物(博莱霉素、丝裂霉素及氨甲喋呤等)

违禁药物(海格因、鸦片及美散痛)

抗痉挛药(大仑丁、酰胺咪嗪)

口服降糖药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放疗

农药(百草枯)

其他(青霉胺、秋水仙碱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肺感染相关的ILD

血型播散性肺结核

病毒性肺炎

肺孢子菌(PJP)感染

慢性心脏疾病相关的ILD

左心室衰竭

左至右分流

ARDS恢复期

癌性淋巴管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的ILD

移植物排宿主反应相关的ILD

表2:病因未明的间质性肺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胸膜肺弹力组织增生症(PPFE)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ILD(CTD-ILD)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系统性硬化症(PSS)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多肌炎和皮肌炎(PM/DM)

干燥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强直性脊椎炎(AS)

肺泡充填性疾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

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CEP)

肺血管炎相关的ILD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病(NSG)

淋巴增殖性疾病肺受累

结节病

淋巴瘤样肉芽肿

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肺纤维化

结节状硬化病

神经纤维瘤病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

Nieman-Pick病

Gaucher病

肝病相关的ILD

慢性活动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肠道病相关的ILD

Whipple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恩(Crohn)病

Weber-Christian病

其他ILD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肺淀粉样变性

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

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

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目前有十种病理类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病理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胸膜肺弹力组织增生症(PPFE)、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和气道中心性间质性肺炎(ACIP)。

(一)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IPF由于较为常见,且预后差,所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该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估计发病率3~17/10万。

1.主要症状

(1)进行性呼吸困难隐匿出现,多呈进行性发展,偶有数年稳定不变者;初为劳力性,重症者静息时亦有症状。

(2)咳嗽、咳痰咳嗽为刺激性干咳,或仅咳少量白痰,可因劳力或用力呼吸而诱发;继发感染时可咳脓痰;

(3)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

2.体征

(1)深吸气时可闻及浅表、粗糙而密集的细湿啰音,分布广泛,以中、下肺及肺底为主,又称Velcro啰音(爆裂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2)杵状指(趾),在IPF中发生率最高,约为50%一85%。

(3)发绀,表现为口唇和甲床的紫绀,特别是活动时明显。

(4)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右心衰竭等相应征象。

3.治疗

目前只有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作为IPF治疗药物,但必须指出,此二种药物仅能部分缓解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不能终止病情的发展。

(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不同的病理亚型,其临床过程和预后也不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平均发病年龄比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年轻10岁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起病通常呈慢性渐进性,少数患者为亚急性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和乏力是常见的症状,几乎半数患者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2.鉴别诊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药物性肺损伤、外源性过敏性肺炎、无机粉尘吸入和感染等均可以导致NSIP样病理表现,因此临床需要详细的询问职业史、个人史、用药史和完整的结缔组织疾病抗体筛查。3.治疗大多数患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有较好的反应,故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常规剂量推荐波尼松0.5-1.0mg/(kg·d)(或等效其它激素)口服,对于起病比较急、症状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0-80mg/d静脉滴注3-5天,然后序贯口服激素治疗,4-6周后可以逐渐减量,以10-15mg/d维持。对于激素不敏感或纤维化型NSIP的患者,可以加用细胞毒类药物或抗纤维化药物,总疗程需要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1.5年。4.预后

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预后与纤维化的程度有关,但总体预后较IPF好,平均死亡率为16%,5年存活率90%,10年存活率为35%,富细胞型NSIP患者几乎能完全缓解,但可能复发。

(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1.临床表现干咳、活动后气短是COP的常见临床表现;常伴有发热(中低热为主,部分为高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咯痰、咯血、胸痛等伴随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上感样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呼吸困难可在数周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体格检查:部分患者可无阳性肺部体征,肺部爆裂音是COP的最常见体征,一般无杵状指。2.鉴别诊断COP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和病理才能确诊。病理学无法确定机化性肺炎(OP)是隐源性还是继发性,只有通过详尽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为COP,还是某些继发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机化性肺炎(SOP),常见的如:感染后机化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机化性肺炎、肺或骨髓移植后机化性肺炎、药物性相关性机化性肺炎等。3.治疗原则激素是目前治疗COP的有效药物,但对于COP的激素治疗方案(起始用量、减停药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停药后复发在COP中很常见,复发率可达13~58%,可能与疗程过短有关。初期治疗:开始用强的松0.75~1mg(kg.d),时间约1~3个月。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例在用药后2~4周内症状及影像学有改善。以后激素可以逐渐减量:至强的松10~15mg/d维持,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为一年左右。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补钙和注意糖皮质激素相关的副作用,如类固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对于停药后反复复发的患者,可加用细胞毒药物的治疗。

对于静息下有低氧的患者,建议长期氧疗来改善氧合;尤其是在疾病初期。

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CTD-ILD)

在间质性肺病中另一大类原因是CT-ILD,约占整个ILD的30%-50%,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多系统疾病,因而可累及多种脏器,包括肺、胸膜、支气管和肺血管。结缔组织引起肺和胸膜病变的病理基础是:肺泡间质炎症、血管炎、肺泡滲出、肉芽肿形成、胸膜滲出等。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近年来关于结缔组织病在肺部表现的报道日益增多,肺部表现往往与全身疾病同时或先后出现。但也有部分患者首先出现肺部表现,而诊断结缔组织疾病的指标(血清抗体)后出现,会给CTD-ILD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有时即使已经明确诊断为全身CTD病人,如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仍须严格排除肺部感染、肺水肿等肺部其他各种常见并发症,才能诊断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20%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与RA有关。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1.5~2:1。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类风湿因子水平高,且有明显的关节外症状。约有70%的患者在关节炎发作5年后出现肺部受累,但也有15%的患者在关节炎出现6年前即有胸部X线的改变。大部分病例起病隐匿,疾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主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晚期可出现特征性体征:杵状指,两下肺可闻及爆裂音(Velcro罗音)。如患者伴有感染、肿瘤或药物反应时,治疗非常困难。患者在晚期多死于呼吸衰竭。RA患者合并肺间质病时,其预后比RA合并其他肺部表现(如肺部结节)的患者为差。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及其他结缔组织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在影象学上难以区别。早期的胸部X线表现多为双肺底弥漫性斑片状肺泡浸润影。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网状结节影,晚期表现为蜂窝肺。高分辨CT(HRCT)是发现肺部间质改变的较为敏感的方法。而且HRCT还可以发现RA伴随的其他胸部异常,包括支气管扩张、肺部结节、淋巴结病和胸膜疾病。肺功能改变主要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和肺容量的减少。(二)、系统性硬化症(SSc)系统性硬化症除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变硬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器官受累,这是与局限性硬皮病的主要区别。在SSc中,弥漫型皮肤病变是指迅速出现的肢体远端、面、躯干的对称性皮肤增厚,这类患者早期易出现内脏病变,而且内脏受累较多较重,病变进展较快,预后较差;而局限型皮肤病变是指对称性皮肤增厚局限于肢体远端和面部,内脏受累较轻较少,病变进展较慢,预后较好。SSc比其它结缔组织疾病更容易累及肺脏,并且肺部受累是SSc主要的死因之一。SSc最常见的肺部表现是间质性肺炎(约占80%),其次是肺动脉高压(约占50%)。(三)、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疾病,表现为横纹肌的弥漫性、炎症性和退行性疾患。皮肤和肌肉病变可同时或先后出现,PM表现为炎症性肌病,出现肌肉萎缩、疼痛和无力,多先发生于下肢肌肉,继而在短期内影响骨盆和肩部肌肉,最终发展到面、颈和喉肌瘫痪。DM为面、胸和四肢对称性红肿,毛细血管扩张,且伴有肌肉病变。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的年发病率约为2/万~10/万,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总发病率之比为1:2.5,但男女儿童发病比例低于成人,接近1:1。PM-DM的发病有种族差异,美国黑人与高加索人的发病比例为3~4:1。约30%的PM-DM患者可合并肺间质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其中以PM–DM的女性患者易合并肺间质疾病。肌肉和皮肤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肺间质病变的发生,这二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如果这些患者患有多关节炎,则易合并肺间质病变。此外,恶性肿瘤患者如果合并PM–DM,也可以有肺间质疾病的表现。PM–DM合并肺间质疾病的患者也可能急性起病,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患者可以在数日或数周内伴有或不伴有肌肉、皮肤或其他系统的表现。胸部影象学检查显示弥漫性肺泡间质浸润。这种临床表现与急性间质性肺炎相似。组织学上有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易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死亡率可以高达60%以上。(四)、干燥综合征(SS)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主要症状包括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等。临床上任何系统、任何器官都可能累及,可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其中以肾脏受累而发生肾小管疾病多见。干燥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前者单独存在,后者与RA、SLE、SSc等并存。干燥综合征90%为女性,发病年龄在30~40岁。国外材料在老年人群中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3%~4%,为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国内年流行病学调查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33%~0.77%,抗SSA、抗SSB抗体的阳性率为0.3%。约10%的SS病人有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疾病和胸膜疾病,但大部分SS患者即使有胸膜-肺部损害存在,但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五)、肺血管炎肺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肺脏或主要累及肺脏的血管炎。最常见的是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等。其他累及肺脏的原发性血管炎还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大动脉炎、过敏性紫癜。可以累及肺脏的继发性血管炎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药物所致肺血管炎等。

ANCA相关性血管炎具有的共同的临床特征,包括:血清ANCA阳性、多系统受累、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等。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的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于部分有纤维化的患者可以加用抗纤维化治疗。CTD-ILD早期、规范治疗的意义是在病情早期(肺功能相对正常)、肺间质病变尚处于可逆阶段时,针对CTD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更有效地阻止乃至逆转ILD,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肺功能。通常情况下,根据CTD的病情是否活动、ILD病变是否可逆或进展来确定治疗方案:(1)CTD活动而ILD进展时,通常需要积极的诱导缓解治疗,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等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对CTD病程短、ILD进展迅速的患者,甚至可考虑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CTD活动而ILD已达标时,通常需要适度的诱导巩固缓解治疗,即中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3)CTD缓解而ILD未达标时,通常在CTD维持缓解治疗的基础上,加强针对ILD的治疗(如新型抗纤维化药物),如果ILD的影像学特征显示病情可逆,但肺功能仍未改善或进展,则需重新评估考虑CTD病情仍活动的可能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4)CTD缓解且ILD已达标时,通常仅需维持缓解治疗,即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等免疫抑制剂或羟氯喹。

针对已进展至肺纤维化阶段的CTD-ILD患者,可以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CTD相关ILD的同时,考虑加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或尼达尼布,可以延缓肺功能恶化,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以期最大程度地保持肺功能稳定。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