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年后一直跟随御医瞿文楼学习中医, 年一年跟随高凤桐老中医学习针灸 年一年跟随清代御医佟阔泉老中医学习内科妇科、儿科临床:年以医院工作,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 吴师积40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耕不辍、著有《中医营养学》,《老年中医食疗保健》,发表《治疗胃结石症三例,痢证治疗体会》、《甘麦大枣汤的治疗体会》、《治疗神经衰弱症侯群的体会》等20余篇学术论文。 肺系疾病是指外邪侵袭肺卫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其表现主要为咳、痰喘。如《内经》中说“冬季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为什么寒气能伤人,这是因为“寒”邪主凝敛、收引,凝敛是凝固,正如冬天结冰封地都为凝敛,寒气对人体同样有着这种作用,即寒气侵犯人体肌表,封闭人体的皮肤,皮肤闭塞的现象是皮肤、汗孔收缩。皮肤汗孔一收缩,热就不能外排,从生理上讲,皮肤散热占人体散热量的82%。如皮肤不能通畅的排热,即只能依靠肺脏来排热,中医所讲的肺主皮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出来的。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肺只能排出13%的热量,在皮肤不 能通畅排热的情况下,肺就要多排热,就必然要增加呼吸次数。呼吸次数增加,就是喘促、喘息。肺要多散热就必须经过肺的血液量增多,即形成肺的充血,这就易激发肺泡及支气管产生炎症。当肺的血流量加大时,肺的 黏液腺细胞的分泌也就加大,这就易产生痰。以上这个道理就是中医所说的寒邪郁热的病变。 除去寒邪郁热外,还会产生寒伤阳气。寒邪侵袭人体的病机变化为:寒伤太阳经则产生痉厥。寒邪入里日久进一步造成了人体阳气虚弱。寒伤阳气是外寒吸走了体内的阳气,造成体内阳气更虚,因而人可出现了阳衰。 通过以上的三种情况可知,寒伤人体有二种结果,一般来说,暴受寒邪,多是郁热而致,体弱受寒是寒伤阳气。 感冒主要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局部症状—一急性发病,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咽部干 摩或干痛,声音嘶哑、干咳。 全身症状一—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可无),头痛,四肢腰背疼痛。血象: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增高。 注:1、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具备的可以确诊。 2.有明显的局部症状,无全身症状,排除鼻窦炎,付鼻窦炎可以确诊。 (一)流感: 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快,起病急,症状复杂,可分为四型: 1.单纯型——发热恶寒(体温高达40℃)全身不适,头晕头痛,四肢腰背酸痛,眼结膜及咽部充血,有时颜面潮红。 辨证治疗主要分为两种: (1)以风寒为主的:有上述症状,发热恶寒典型,口不渴,苔白舌不红,就可按风寒处理,治疗应当疏散风寒。 方剂可选用葱豉汤、麻黄汤、人参败毒散、或用银翘散加大豆豉、薄荷、荆芥,或加麻黄、羌独活最好。 麻黄:对亚洲甲型、付流感乙型仙台珠抗病毒效价1: 桂枝:1:: (2).有上证状,而口渴明显者,就应考虑是冬温或春温而应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药方剂可选银温散加麻黄或羌活。 用药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剂量,煎法,少煎; ②服药方法,温复微似汗; ③不能发汗过多,防止虚脱,有阴症时不可发汗; ④禁辛辣五腥。 2.肺炎型 初起有发热恶寒及上呼吸道症状,继之即出现高烧、气急(喘促或呼吸困难),剧咳(阵咳)发绀,咯稠黏痰或脓性费痰中带血,此为热证。 若有口干唇干、烦渴,苔黄脉数,那就更是典型肺热病,应该宣肺清热,麻杏石甘汤为首选方。可用麻杏石甘汤加苦梗、条芩等。 关键在于麻黄、生石膏用量: 麻黄3岁以下1.5g(5分),3岁以上3g(1钱),7~10岁5~6g,10岁以上6~9g,生石膏5岁以下15~20g,5~10岁20~30g,10岁以上30~45g。 若痰不黄稠,口干不欲饮,喉中痰鸣,恶寒者用麻黄、桂枝、法夏、杏仁,旋覆花、苏叶、白芥子,或用射干麻黄汤。 合并细菌感染宜加味治之。 3.中毒型(中枢神经型) 高烧不退,头痛突出,谵语,甚至昏迷并可出现脑度刺激症状及脑炎体征。冬季注意和流脑鉴别:脑膜炎多是高烧、头痛剧烈、呕此、昏迷、皮肤瘀斑,白细胞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 流感脑膜炎刺激症,无合并感染时,白细胞不高,阳性脑膜事炎刺激症状就不典型。 但是两者不易分开,从瘀点涂片,脑细菌检查鉴辨别。 证治疗在冬季也分为风寒、温热两型! (1)风寒型:恶寒,面色苍白或青,舌淡苦白,脉弱,口不渴或唇舌不干、当用辛温宣表,有汗者桂枝加离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加钩藤、全虫等。 (2)面赤气粗,口舌干燥,喜饮,苔干黄,舌赤,脉数,辛凉清解,银翘散加钩藤、丹皮、羚羊角等;人气分者,白虎汤加味;高烧腹痛、便不通者,用承气加味。 4.胃肠型感冒: 本型多见于夏秋,藿香正气散即可,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里虚寒者附子理中汤。 (二)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感染同治。咳嗽、咯痰为主的症状,排除了结核、矽肺、肺脓疡、支气管哮喘、心脏病以外,就可以诊为支气管炎。单纯型只有咳嗽、咯痰。喘息型加喘息、有典型哮鸣音。症状分析上注意。 (1)咳嗽:干咳者多热,干咳痒者也多热。有痰咳嗽者属痰,喉哮咯痰后暂平者亦属痰。 (2)痰稠是热,泡沫清稀属外感风寒;咳痰不易,少而黏如丝属燥;痰多易出属湿痰、痰饮。 在辨证治疗时可分为二大类: 1.痰热咳嗽:喉痒、痰稠或黄,苔白厚、粗、干黄为痰热,快有一些外感者,治当辛凉宣肺,清热化痰,可选桑叶汤: 桑叶15~30g,苦梗9g,生草10g,杏仁9克,大青叶15g,薄荷9g,芦根20g。 恶寒或微喘息加麻黄;高烧加栀子、连翘;口渴加生石膏; 胸满加瓜萎;咽充血,痒者加射干,马勃、便干加酒军;咳基加生把叶30g;面肿加桑皮;身动气促者加沙参。 附:燥热咳,其他症状同上,特点是咳不出费来或痰黏加丝,治疗清肺润燥,清燥救肺汤。 如是喘息性气管炎,麻杏石甘汤最好。 2.风寒(燥)湿痰,痰多咳嗽:咳嗽炭多白黏,易将出,苔白腻,舌质正常不红。 治疗宣肺化痰方可选止嗽散。 夜问痰多,卧倒即咳属饮,加葶苈子15g,或莱菔子15g,或桑皮12g。兼饮的改为杏苏散;喘息型用小青龙汤。 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所定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辨证类型和治疗原则》拟出中医诊断标准: 1.在长期的咳嗽,喘息痰多,天凉或感冒后加重的病史。 2.呼吸困难动作尤甚,或经常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24次以上。 3.心窝悸动(心下悸)左胁胀闷,下肢浮肿,不能平卧。 4.脉弦滑或沉弱无力,脉动很快或有结代脉。 5.或有唇舌甲紫暗。 肺心病死亡率高,应当引起重视,医院治疗。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二方面的主要症状: 1.肺心病症状:咳嗽、痰多,喘息、心悸、气短、水肿。 2.外感症状:发烧、恶寒。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分型) 一)正虚感邪型(全国会议列为: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感染 1.从热化(偏热型) 发热不甚恶寒,口干苦或口渴(不敢饮水)苔黄腻,或白厚腻,舌质红,脉弦滑数。 此时邪热痰偏盛,治疗当清制化痰定喘为主。 处方:首选麻杏石甘汤。(当时血压不高,无心绞痛发作者就可选用)如有心绞痛发作,血压高者,或对麻黄过敏者,可改为桂枝、苏子叶,痰黄如脓、量较多者,应选用千金苇茎汤:芦根g,桃仁,冬瓜仁,苡米。 上述症状具备,而大便干而不通者,应选用凉膈散: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甘草、芒硝、大黄,腹满、口舌干燥—己椒己苈黄丸。 2.从寒化(偏寒型) 痰稀清黏量多易咯,或喉中哮鸣,咯痰后暂时爽快,发热恶寒或有身紧身痛,苔白腻,舌质淡,脉弦滑数,或沉。 兼呕痰者:小青龙汤。 哮鸣声重,痰明显量多者:射干麻黄汤。 脉沉而弱者:泽漆汤。 半夏15g,紫参15g,泽漆15g,生姜15g,白前15g,甘草 9g,黄芩10g,人参9g,桂枝9g。(泽漆另煎一小时,兑入另煎 液,一日夜分十次服) 3.寒热合化 痰稠不黄,黏而不易咳出,发热甚,但气短较重,苔白干欠津,或白厚粗浮黄,脉弱数无力。 痰稠黏不易咯出者;清燥救肺汤。 喘而憋满(气短不为主)在心窝部:木防已汤。 (二)心脾阳虚水泛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 症状:咳嗽,痰多,气短不能平卧,心悸下肢水肿,继之全身浮肿,尿少,舌唇发绀,舌暗绛,苔白腻,脉弱而数,虚数结代。 辨证: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气壅塞,凌心外溢。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利水。 处方:附子汤为主(白术、附子、人参、茯苓、白芍)。 (1)小便较少者,加人五苓散,也可加入五皮饮。 (2)或加开肺气药,如杏仁、桔梗等。 附:脾肾各型 1.脾虚痰湿型: 症状;咳喘不宁,痰浊壅盛,纳呆,脘腹胀闷,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沉弱。 治法:健脾化痰定喘。 处方:外台茯苓饮,香砂六君子,三子养亲汤。 2.肾虚不纳型 主要是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特点,舌紫暗滑润。 治法:补肾纳气 处方:都气丸,金匮肾气丸。 主药: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参蛤散。 3.胸痹型:主要指胸满闷、发憋或胸一侧痛,脉结代三五 不调。结脉一室性停搏,代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治法:温阳复脉。 气血两虚者:复脉汤; 气阴两虚者:生脉散; 痰阻(苔白腻、质偏淡):瓜萎白半夏汤。 (三)痰浊闭窍型(肺性脑病) 此型最重要,前数年病死率在60%以上,近年来降至40%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死亡率近少些。注意早期治疗,发现后及时治疗抢救。早期症状仅有头胀头痛,胸闷心悸;加重时出现烦躁不安(兴奋),无意识动作、失眠,具有夜重日轻特点,即夜间失眠、烦躁,白天嗜睡,面肌微颤或抽;严重时,幻觉,神志恍惚,檐妄,精神错乱(打人咬人)进入昏迷、抽搐。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在前二型治疗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治疗。 1.关于烦躁 烦躁不是一个好现象,中医认为病入少阴,在肺心病是脑缺氧,二氧化碳漏留。 治法: (1)发热、自汗、烦躁,舌干津少:竹叶石膏汤,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门冬、半夏(可去)。 (2)心烦难以入眠,甚至反复颠倒,舌干黄口渴,脉弱数: 栀子豉汤加味:栀子15g,苔黄腻者:温胆汤加芩、连。 (3)发热、口渴、唇焦干,舌紫而干,脉弱数,应滋阴养 液:固本汤。 (4)烦躁欲怒,面赤,脉沉细无力,或数大无力,舌紫圆 大胖嫩,或淡红圆厚,阴盛格阳,应滋阴纳阳:人参八味汤或参 附汤加熟地。 (5)独躁不烦:三阴症,四逆加参。 2.关于精神错乱、妄、昏迷、较烦躁更为严重。 (1)发热檐语或昏迷,脉象细数。苔干黄或黄腻。宜清心 化痰:菖蒲、远志、川贝、天竺黄、丹参、麦冬、钩藤、辰砂、薄荷。 舌绛唇干者,加生地、丹皮、竹叶、或清宫汤加牛黄丸。 午后发烧、齿干、舌红起刺、或苔干黑,舌红起刺、便秘: 增液合犀角地黄、或增液承气汤,加川贝,胆星、郁金,至宝 丹。 (2)痰多哮鸣漉漉,舌苔白腻,舌质不红,为痰蒙清窍: 温胆汤送服苏合丸或玉枢丹或温胆汤加细辛、远志、川贝、孝芳 子。 3.抽搐(根据上述) (1)热者加天麻、钩藤、羚羊角。 (2)虚寒:温补药加僵蚕、天麻、葛根,或桂枝汤加葛根。 (3)通用熄风止痉药:天麻、钩藤、全竭、娱蚣、僵蚕。 4.出血 热证出血的:犀角、桃仁、生地、丹皮、大黄。 寒证出血:干姜炭、芥穗炭、黑附子、阿胶。 一般止血剂:三七粉、云南白药。 (四)元阳欲绝型(休克) 对元阳欲绝主要应早发现抢救,等出现明显的元阳欲绝,一 般说救法就困难了。 几个预兆: 1.高热病人体温突然下降、由39℃以上降至36℃以下。 2.寒战;继而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3.腹泻无原因。 4.多汗而黏。 元阳欲绝的三个阶段。 1.阳虚瘀血阶段 面色苍白,皮肤如花斑纹,四肢厥逆(冷)、口唇、甲爪(发钳)或腰部发凉青紫,烦躁不安,小便少,脉弱数,舌淡红。 当归四逆汤加人参,或参附加桂枝(枳实)。 2.戴阳格阳阶段 汗多,皮肤湿润,面颊红如钳,口唇樱红或全身皮肤浅红发紫。四肢温,烦躁极,脉弱而速,舌质浅红,圆大嫩胖。 滋阴纳阳;金匮肾气汤加人参、牡蛎。 3.阳衰 面色酶暗或苍白,四肢逆冷,唇舌紫暗,脉极沉细弱,治宜温阳、回阳、回逆:四逆汤加人参(附、草、姜、加人参)。 抢救时可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快速提插、或用抢针 10~15次。一分钟内可用手法2次。 相关文章—————————————————— 赵绍琴老风湿性关节炎验方五子涤痰汤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