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胸闷气短

时间:2019-1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阻胸痹功效长,

胸中气塞与短气,化饮宣气与通阳。

运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主治病证,最好与橘枳姜汤合用,则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处方用药】茯苓三两(45g)杏仁五十个(20g)

甘草一两(15g)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不差,更服。

饮邪阻滞于胸,胸中气机壅滞,则胸痛,胸闷;浊气填塞,气行不利,则短气;饮气逆乱于胸,则似有水饮逆窜胸中;饮邪上逆,则呕吐痰涎,质地清稀;舌淡,苔滑,脉沉或滑均为饮阻胸痹之征。其治当通阳化饮,宣导气机。

方中茯苓利水渗湿,涤胸中饮邪,利胸中气机,益气健脾。杏仁肃降通调,降逆下气。甘草补益心气。

胸中痹塞短气者。湿凝于肺,气不下行,故痹塞短气。茯苓泄湿,杏仁润肺降气,甘草补中。治湿气用润品,此法不可忽。

橘皮一斤(g)枳实三两(45g)

生姜半斤(g)

上三味,以水五升(毫升),胸煮取二升(毫升)。分温三服。

橘枳姜汤治胸痹,气郁痰阻功效毕,胸中气塞与短气,病症相同功效异。

气郁胸痹证:痛,胸闷,胸满,以满闷为主,短气,或咯吐浊痰,或大便不调,舌淡,苔薄,脉弦。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橘枳姜汤,以主治气郁胸痹证为基础方,

以主治脾胃气郁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心阳不振,气机不利,经脉滞涩,以此而演变为气郁胸痹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胸痛,胸闷,短气,咽中不利,舌质淡,苔薄,脉沉或胸闷弦为用方审证要点。

合理运用橘枳姜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还是治疗神经、呼吸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橘枳姜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橘枳姜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神经疾病:肋间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等。

2、呼吸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3、消化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胰腺炎等。

4、其他疾病:前列腺炎,膀胱炎等。

通阳理气,宽胸化痰。

  

胸为阳气之所居。气机郁滞,脉络不通,则胸痛,胸闷,胸满;浊气壅滞气机,则短气;痰气上逆,则咯吐浊痰;舌淡,苔薄,脉弦均为气郁胸痹之征。其治当通阳理气,宽胸化痰。

方中橘皮理气行滞,化痰燥湿,降泄胸中痰浊,散结止痛。枳实行气破滞。生姜宣畅胸中气机,通畅血脉

经方临证苑

杨兆林老师

转载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