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有疾,喉咙先知若喉咙出现2个异常

时间:2024/9/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39.net/disease/a_6088716.html
#爱乐养生指南#

导语:现在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在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肺癌患者,大约有50万例患者死于肺癌,而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的患病率已经升至16%。

为什么肺癌一经发现就是晚期?

1、就肺癌本身而言,早期的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而且很容易与普通的感冒相混淆,很多人总是以为自己感冒了,以普通感冒进行治疗,耽误了病情。

2、很多患者对于肺癌症状不是特别了解,即便是出现了相关症状也不知道,所以才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为什么有一些人明明每年做体检,却没有发现早期肺癌?

我们做体检时基本都是做一些基础检查,在检查的过程当中也的确会做相关的胸片检查,但是简单的胸片检查对于早期的肺癌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而且即便是通过胸片检查,发现了肿物,也不能明确其准确的位置性质以及分期。

如果大家想要筛查肺癌,在体检的时候要多做一项检查,就是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这项检查对于早期肺癌的诊出率非常高,尤其是长期抽烟的人,年龄超过40岁的人,或者家族当中有肺癌史的人,要定期做这一项筛查。

虽然肺癌初期不容易被察觉,但是并不是说肺癌不会有一点症状,当身体出现了这些异常,建议及早做肺CT检查。

肺内有疾,喉咙先知?若喉咙出现2个“异常”,建议及早检查

咽喉肿痛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会出现咽喉肿痛的问题,一般上火或者感冒发烧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大家都会自己服用消炎药,但是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服用药物得不到缓解,尤其是持续服药半个月以上。

如果病情发展越来越严重,大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能是肺部受伤而导致的,及早做相关检查,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

持续慢性咳嗽

我们肺部是有自我排毒机制的,在平时肺部出现了异物也会出现咳嗽的现象,当然在感冒的时候也会出现咳嗽症状,一般通过吃止咳药就能得到缓解。

如果我们吃了止咳药不仅不会得到缓解,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夜间常常被憋醒,而且还会伴随着咳痰的现象,大家要引起高度警惕,或许是肺部出现了问题,及早做相关检查。

除了喉咙不适之外,肺癌还有哪些症状?

关节异常

有些时候我们出现了关节肿痛的问题,很多人不会考虑到肺癌关节肿痛,一般最常见的是风湿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都属于常见病,而且也都是多发的,但是如果是肺癌影响到了关节一般是肿痛,尤其是膝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发热。

对于原本就患有风湿以及关节炎的朋友,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疼痛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不要再以普通的风湿或类风湿来治疗了,医院做肺部检查。

内分泌异常

癌症由于癌细胞的扩散也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功能,我们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是息息相关的,癌细胞也会对新陈代谢产生影响,就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出现水肿,皮肤颜色发生改变。

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长也会增快,这些症状往往会引起我们身体出现一些异常,大家出现这些异常的时候,及早做相关检查。

发烧

肺癌还可能会引起持续发烧的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是炎性发热,肿瘤阻塞引起的结构性肺炎,一种是肿瘤热,就是人体吸收肿瘤坏死组织中毒素而引起的恶毒这个时候服用消炎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哪些人需要定期做肺癌筛查?

1、长期大量抽烟的人

长期大量抽烟的人要定期做肺癌筛查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吸烟首先会伤害肺部的健康,香烟当中已经探明的有69种致癌物质,长期大量吸烟,肺部纤毛逐渐受损,肺部逐渐变黑,肺功能逐渐下降,一定要定期做筛查,提前预防。

2、有肺癌家族史的或本身患有肺病的人

对于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或者本身就有肺部疾病的人,一定要定期做肺癌筛查,引起肺癌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而且患有肺病的人,肺部功能本来就比普通人更低一些,定期做筛查,早点发现问题早点治疗。

3、长期工作在有害气体环境中的人

肺部被称之为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如果所处的环境比较危险,就会长期导致肺部受到伤害,除了做好个人防护之外,这一类人也要定期做好肺癌筛查。

4、长期接受二手烟的人

二手烟的危害对肺部同样也是非常大的,不要以为自己不抽烟就不会对肺部产生影响,如果长期接触二手烟的话,也要注意肺部的健康问题,及早做筛查。

温馨提示:肺不好在平时经常做深呼吸,经常哈哈大笑,多喝水,多做扩胸运动,都能够呵护肺部健康,帮助肺部排毒。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