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张进,和他的乌托邦梦想百家故事

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张进想过,再工作十五年就可以退休,到时候和朋友一起去基地生活,在山里种上新鲜的蔬菜,养许多土鸡。在这里,他想要做一次完整的社会实验,打造一个更自主、公平、合理的小社会。这是他对美好的终极想象。

文|江月

编辑|槐杨

1

电话那头的声音里传来一丝不安。

4月9日这天上午,北京的春日,云丽接到一通电话,是张进打来的。他说,「我现在心里很慌。」

云丽是张进认识快二十年的老朋友,也是「渡过」的一名主要成员,彼此十分信任。在普通的日子里,张进会常去她家里聚一聚。但这一次,情况有些不同。就在一天前,张进查出了肺腺癌,要进一步确诊,才知道是否发生转移。这意味着,死亡对他来说变成了一件可预见的事,只是不确定早晚。

时间接近饭点了,云丽自然而然地对张进说,「过来吧,一起吃饭。」她做了丰盛的一餐,有炖羊肉、炒虾仁和几盘蔬菜。大约一个小时后,张进敲门进来。他瘦瘦小小的,穿着一双运动鞋,一条牛仔裤,一件夹克衫,看起来精神已经放松了很多。饭菜端上餐桌,冒着热腾腾的气息,「他(看到)也很开心,就哇,好丰盛啊,那种感觉。」伴着两杯精酿啤酒下肚,张进胃口一下子打开,夹了很多菜,饭也吃了不少。他已经有两天没这么好好地吃一顿了。

张进爱吃,他的好朋友都知道。在他的朋友圈里,分享得最多的除了工作,就是各地的美食,早上是一碗滚鱼肉粥,傍晚是一碟生蚝,深夜是热辣的小龙虾。年5月的一天,张进在深圳,傍晚,他一个人吃饭,点了一罐虾粥,一碟生蚝,一瓶啤酒。他一边喝酒,一边听雨,在朋友圈写道,「这就是生活。」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类似的闲适对张进而言并不多。云丽安慰张进,「现在还不是一个确定的因素,还可以积极地想办法。」她打算再过三天,医院,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那顿饭之后,她觉得张进也稳了下来。那时,他们觉得这个病是可以面对和治疗的,就像此前张进遭遇抑郁症的打击一样。

张进的名字,已经和「抑郁症」这个名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江苏灌南县一个农村长大,大学考入南大中文系。年夏天,他从人大新闻系研究生毕业,进入了媒体行业。先是《工人日报》,而后是《财经》与《财新》。一直到年,他被确诊患上「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发作」。

在当时,这是一个听起来十分陌生的疾病。很多人对抑郁症基本上没有知识储备,哪怕是新闻记者,对此的了解都很少。

为了把张进从抑郁中拉出来,他的同事曾想过无数办法,有人强行登门,送他最爱吃的生鱼片;有人哄他去青岛旅游;有人强迫他去看心理医生;而他的领导胡舒立,则打算在顺义找一个农场让他居住,像晚年托尔斯泰那样,参加农业劳动。但效果全无。

后来,张进历经波折,治疗终于见效。他意识到,因为对精神健康的忽视,抑郁症问题一直是一个灰箱。社会对于抑郁症的理解是片面的、单一的,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想象。抑郁症患者的真实面貌,他们和家庭、社会、时代的复杂关系,从未被揭晓。

走出抑郁后,张进试图打开这一个灰箱。他开始深入采访精神科医生和抑郁症患者,陆续出版了四册《渡过》,进行抑郁症科普。之后,他创办「渡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