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内容已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年第10期,作者:陈杰华,郑跃杰等 主诉发热、咳嗽伴喘息1月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0°C,无寒战、抽搐,予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反复,并出现阵发性连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伴喘息,无面色发绀,无呕吐、腹泻,10天前在福利中心康复院住院治疗,予“头孢哌酮钠、阿奇霉素粉针、利巴韦林、氟康唑”抗感染及补液、雾化、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仍反复发热,咳嗽伴喘息加重,伴面色发绀、呼吸困难,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个人史及家族史性别:男年龄:1岁7个月。由于该患者来自福利院,家族史不详 体格检查体温38.6℃,呼吸45次/min,脉搏次/min,体重8kg,血氧饱和度0.97。神清,精神差,双侧眼睑宽,鼻梁低平,喜伸舌,典型21-三体综合征面容,营养差,皮肤苍白,口唇尚红润,咽充血,呼吸急促,可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及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于肋下平脐,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低下,肢端稍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4.0s。 辅助检查入院后查血气分析:pH7.,PCO.5mmHg(1mmHg=0.kPa),POmmHg,BE-3mmol/L,HCO.6mmol/L,SaO20.89,钠mmol/L,钾3.7mmol/L,iCa1.24mmol/L,Hct21%,Hb71g/L,GLU8.8mmol/L。血常规WBC9.83×/L、NEUT74.3%、Hb74g/L、PLT×/L、超敏C-反应蛋白72.9mg/L。降钙素原13.37μg/L。痰涂片可见较多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抗酸杆菌。咽拭子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阴性,H1N1流感病毒抗原阴性。肺炎支原体DNA、EB病毒DNA阴性。真菌D-葡聚糖阴性。TORCH五项阴性。心脏超声: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入院第4d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实质、间质改变。图1入院胸部CT可见双肺多发实变及散在磨玻璃影像,局部过度充气,小叶间隔增厚形成实质带 临床诊疗经过入院后即从普通病房转PICU治疗,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体温好转,因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改为头孢吡肟抗感染;输注红悬液1单位纠正贫血。入院第9d转普通病房,后降级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拟出院前,入院第22d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伴有气促、发绀,再次转入PICU治疗,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涂片见大量革兰阴性杆菌,改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转普通病房。入院第35d患儿吐奶后突然出现呻吟、烦躁不安、皮肤花纹,伴高热,转入PICU予头孢吡肟抗感染及纠酸、补钾支持等治疗病情好转,入院第37d转孢吡肟抗感染图-三体综合征的肺组织大体图本例患儿未留下肺组织大体影像。图为另一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其肺组织表面可见弥漫性小气泡样改变。该患儿无呼吸道症状,因先天性心脏病行手术治疗图3肺组织病理图肺组织肺泡腔大小不等,肺泡、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肺泡间隔增宽,肺泡间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大囊腔。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增厚。肺间隔见少量慢性炎症细胞及散在的组织细胞(苏木素-伊红,图1A光镜5×10,图1B光镜10×10)。 入院第53d加伏立康唑片抗真菌感染。入院第58d病情平稳,出院。带药:伏立康唑片。出院诊断:(1)重症肺炎,真菌性?(2)Ⅰ型呼吸衰竭(3)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并急性心功能不全(4)鹅口疮(5)21-三体综合征(6)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出院后患儿偶有咳嗽,无明显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分别于出院后3周(图4)、2.5个月、5个月(图5A、图5B)随访复查胸部CT,可见肺部实变病灶有所好转,但出院后5个月胸部CT仍可见双肺磨玻璃样病灶,局部肺组织通气过度,叶间裂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可见肺实质带,提示肺间质病变。图4随访胸部CT图出院后3周可见肺部实变吸收,可见弥漫性磨玻璃样影,肺间质呈网格样改变。局部过度充气,叶间裂增厚,小叶间厚形图5A、5B随访胸部CT图出院后5月,患儿已无临床症状,双肺仍可见局部通气过度及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实质带等间质改变 病例讨论本例为21-三体综合征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特点为感染反复加重。再感染控制后5月,患儿呼吸道症状消失,胸部CT仍表现为肺间质改变。结合肺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相关的肺间质疾病。 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大类在临床(氧合障碍)-影像(弥漫性病变征象)-病理(炎症和纤维化)上具有共同特征,而病因不同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有些特殊类型的ILD仅存在于婴幼儿时期,而且其临床、影像、病理具有一定特征。婴幼儿时期特殊类型ILD可分为:(1)弥漫性肺发育障碍,(2)肺泡生长异常(alveolargrowthabnormalities,AGA),(3)肺表面活性物质代谢缺陷,(4)未知原因的特殊类型。其中AGA是常见病因。一项由11个研究中心参与的对例婴幼儿ILD肺组织活检病例回顾性研究发现,26.6%的ILD表现为AGA,多数病例具有早产、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或两种以上特征。 21-三体综合征相关的肺间质疾病,最早在19世纪80年代,Cooney等通过尸检资料发现21-三体综合征患儿多数存在肺发育不全,肺组织病理表现为肺泡数量减少,肺泡和肺泡管体积增大,提示肺泡化不全。21-三体综合征肺发育不全的严重程度与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无关,这是出生后的肺泡生长异常。在妊娠晚期,肺腺泡的复杂性和肺的生长是正常的。在出生后4个月可出现肉眼和显微镜下的肺泡简单化,在肺组织标本切面上肉眼可见特征性弥漫性的多孔隙;镜下表现为扩张的肺泡和肺泡管,肺泡增大、数量减少。 21-三体综合征相关肺间质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GA,但AGA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典型改变为毛玻璃样和多发性囊状影,肺CT最常见的改变为区域性肺透过度增加,线性混浊和三角胸膜下阴影。本例可见典型表现。21-三体综合征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为胸膜下多发肺囊肿,表现为胸膜下多发的小囊肿(直径约1-4mm),在胸膜下最常见,也可见于叶间裂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国外数据显示,胸膜下肺囊肿在21-三体综合征发生率20%-36%。对于术后和机械通气患者,识别这一征象可注意到它可能增加气胸和其它肺实质损害的风险。此外,认识21-三体综合征相关的胸膜下肺囊肿还可避免误以为、或行不必要的检查去鉴别其它预后较差的肺部囊性疾病。 ILD临床以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等表现为主,渐进性加重。查体可有呼吸增快、三凹征、杵状指,两肺可有湿性啰音、爆裂音和呼吸音异常等。肺泡生长异常程度不同,临床表型差异较大。本例肺部影像学改变明显,而临床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临床上,21-三体综合征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容易发生重症感染,死亡率高。国外资料显示21-三体综合征住院的病因中,肺炎占18%;其入重症监护室的病因中,肺炎占43%;21-三体综合征更容易并发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但其肺泡简单化,肺代偿能力低下的因素值得重视。近期数据显示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与早期研究报道肺泡发育不良的程度与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密切相关一致。肺泡发育不全,对机械通气压力敏感,可能是其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最近Sinha等曾报道一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在手术后出现长时间的低氧血症,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才发现其合并ILD。因此,临床上对21-三体综合征患儿,应注意评估其肺部情况,警惕感染、手术等导致呼吸衰竭的风险。同时,认识21-三体综合征相关的肺间质疾病,可避免对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呼吸道症状的患儿行不必要的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 (本期编辑整理秦强焦伟伟) 北京中科医院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