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时间:2021-7-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被誉为“沉默的杀手”。走路、上楼梯时容易气喘,经常咳嗽、咳痰,即有可能患上慢阻肺。统计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约有1人患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遗憾的是,慢阻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公众的知晓率仍然很低,很多患者都等到“走平路”都气喘吁吁了,医院就医,往往已进入中晚期,肺功能已明显受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饱、过咸;戒烟酒,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鲜鱼虾及油煎品,以免刺激气道,引起咳嗽,使气促加重。

2、肺气肿继发感染时,应多喝水,进半流质饮食,有利于痰液稀释咳出。

3、肺气肿痰多清稀,气短喘息时,可多吃些温性的食物,如富含营养的鸡汤、猪肝汤、瘦肉、豆制品等,以便补肺益气。

4、肺气肿日久、喘息加重者,宜选择滋阴生津的食物,如梨、话梅、苹果、山楂、鳖等。

5、避免食用含镁多的食物,如豆类、汽水、马铃薯、香蕉等,以免加重气喘。

6、忌用食物:肥肉、猪肉、油炸食品、酒、辣椒、芥末、洋葱、鱼、虾。

7、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呼吸功能锻炼由于肺生理功能一旦发生进行性损害,则无治愈方法,因此,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它是最早被用于肺康复的临床手段之一。呼吸功能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对预防呼吸肌疲劳而引起的呼吸衰竭很有帮助。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吹气球锻炼肺功能。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称膈式呼吸锻炼,能增加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收缩效率,增加潮气量,缓解呼吸困难。与缩唇呼气、前倾体位等合用,能使呼吸困难得到最大改善。锻炼原理:肺功能受损后,呼吸会以胸式呼吸为主,表浅而短促,既不能保证有效的肺通气效果,又易导致呼吸肌疲劳。腹式呼吸锻炼则能增加膈肌力量,提高膈肌与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协调性,减轻呼吸困难。训练方法:先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另外一只手放在前胸部,全身肌肉放松,平静呼吸。呼吸时使上腹部活动,而保持胸部不动。每日训练两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在上腹部压0.5-1公斤的砂袋或书等物,练习腹式呼吸,并增加训练的次数和时间。慢而深呼吸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是指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口形)缓慢呼气4~6秒钟,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不要过大或过小。呼气时可伴有或不伴有腹肌收缩。因活动导致的呼吸困难时采用缩唇呼气可很快缓解呼吸困难并解除其紧张、惊恐的情绪。

锻炼原理:缩唇呼吸主要为呼气时将嘴唇缩紧以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以传递到支气管,让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张力,使得气道内压力提高,有利于肺内气体的排出。训练方法: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肺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厘米,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又不至于熄灭。头低位、前倾位呼吸吹气球锻炼肺功能

锻炼原理及方法:深吸一口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后对着气球口慢慢吹,直到吹不动为止。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需要强调的是,吹气球不在于吹得快,也不在于吹得多,只要尽量把气吹出就可以。其实,这就是腹式呼吸,长期坚持不仅有利于减少肺内残余气量,改善肺功能,而且对于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还能延缓病情进展。

中医止咳贴治疗

点击可查看视频↓

扫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