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实例吉西他滨引起间质性肺病

时间:2020-1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疾病的诊断是医师的专长,但药源性疾病的判断也是临床药师的责任。对于那些罕见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一旦掉以轻心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评估不良事件与用药的因果关系?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调整给药方案?徐老师分享了她的经验。

病例介绍

患者,女,67岁,身高cm,体重42kg。患者于年3月出现呼吸困难,呼气相为主,偶有咳嗽、咳少量粘液样痰,易咳出,无发热、盗汗、咳血等不适,无紫绀,当时未予诊治。年1月确诊“胰腺导管腺癌”,因“胰腺导管腺癌综合治疗后3月,呼吸困难1月”入院。

“胰腺导管腺癌”术前评估胸部CT示:两肺肺炎,患者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

1月8日于外院行“胰颈体尾切除+脾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前及术后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

2月16日复查胸部CT:两肺慢性炎症较前有吸收,当时未予特殊处理。

2月20日行第1周期AG方案化疗(具体用药:白蛋白紫杉醇mg,d1,d8,d15+吉西他滨1.4g,d1,d8,d15),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II度疲乏,手指、脚趾麻木。

3月22日行第2周期AG方案辅助化疗,具体用药同前。

4月19日行胰腺肿瘤病情评估,复查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炎症。

4月22日患者来院就诊。

临床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种检查:

血常规:

WBC:5.8×10^9/L;

N:53.7%;

Hb:g/L;

PLT:×10^9/L;

生化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并进行T-Sport、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给予莫西沙星0.4g,qd,ivgtt一周后,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8h,ivgtt联合用药5天。效果仍未见改善。考虑患者肺部间质性病变与化疗药吉西他滨相关,故嘱患者暂停第3周期的AG方案化疗,并给予甲泼尼龙40mg,ivgtt,qd治疗4天后,患者气喘症状有所改善,但胸部CT提示两肺间质性炎症部分纤维化,病灶较前有进展,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80mg,ivgtt,qd,继续治疗10天后,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给予出院,出院时胸部CT提示病灶与之前相仿,嘱患者继续口服泼尼松30mg/d治疗1个月后随访。

用药分析

据报道,吉西他滨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率为1-2%[1,2],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是否放疗、合用其他细胞毒药物、之前存在肺部疾病[3]。该患者危险因素为吉西他滨,引起的肺毒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热、乏力和咳嗽,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双侧磨玻璃影、网状影和叶间隔增厚,也可见到小叶中心结节[4],发生时间的中位数为在化疗开始后的48日[5]。

然而,这些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并无特异性,故药物引起的肺间质性疾病需通过排除法诊断。本例患者在2月22日开始第1周期AG方案化疗,半月后即出现呼吸困难,但当时未予处理。3月22日,患者继续行第2周期AG方案化疗,4月19日的影像学诊断为间质性肺炎,通过血常规、痰培养、风湿全套、BNP等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及无肺外脏器损害,排除感染、结节病、结缔组织病等来诊断。

吉西他滨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全身性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免疫机制相关[6]。药物引起的ILD治疗,大多数患者仅需要停药和给予支持治疗即可缓解恢复,但对于发生严重肺毒性的患者(NCI-CTC2级),还需及时给予氧疗和激素治疗[7]。在发病的早期,激素可有效增高血管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还能减轻后期肺纤维化的程度[8]。

如果患者对治疗有反应,可在1或2月内逐渐减少口服激素用量。本例患者入院时呼吸困难明显,不吸氧情况下SaO2为89%,NCI-CTC分级为3级,属于严重的肺毒性。故入院后(4月29日)即给予甲泼尼龙40mg,ivgtt,qd抗炎治疗,复查胸部CT(5月4日):两肺间质性炎症部分纤维化,病灶较4月19日有进展。随后调整甲泼尼龙为40mg,ivgtt,bid给药。

对激素治疗反应进行评估:患者4月19日行CT检查,而入院时(4月29日)未复查CT,5月4日复查CT显示较4月19日有进展,可能是患者在入院前(4月19日-4月29日期间)的病情进展,且患者激素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好转,故5月4日的CT不能否定激素的疗效。

综上,建议继续给予激素治疗可适当增加剂量。继续治疗10天后,复查CT显示提示病灶与之前相仿。患者此时的间质改变已呈现慢性过程,短期的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故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30mg/d治疗1个月后随访。

专家总结

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一种核苷类似物中的嘧啶抗代谢物,通过直接抑制DNA聚合酶、胞嘧啶核苷三磷酸合成酶和脱氧胞苷酸脱氨酶,终止DNA延长,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如晚期胰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吉西他滨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功能改变(恶心、呕吐及腹泻)和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周围性水肿和电解质紊乱。虽然吉西他滨引起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虽然吉西他滨引起严重的ILD为罕见的不良反应,但严重的ILD病死率为20%左右。在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尤其是患者存在发生ILD的危险因素时,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临床必须考虑吉西他滨引起ILD的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在使用激素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对激素的反应性,不可轻易放弃使用激素治疗,确定患者对激素无反应(1-3个月)再停用激素。

参考文献:

[1]AkihiroT,MasahiroE,TakehitoS,etal.Featuresofgemcitabine-relatedseverepulmonarytoxicity:patientswithpancreaticorbiliarytractcancer[J].Pancreas,,38(7):-40.

[2]HamadaT,YasunagaH,NakaiY,etal.Interstitiallungdiseaseassociatedwithgemcitabine:AJapanese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Respirology,,21(2):-43.

[3]UmemuraS,YamaneH,SuwakiT,etal.Interstitiallungdiseaseassociatedwithgemcitabinetreatment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andpancreaticcancer[J].JCancerResClinOncol.,(10):.

[4]TamuraM,SarayaT,FujiwaraM,etal.High-resolution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