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9日,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4名院士,及来自全国的余位医学专家聚首上海,针对“疫情下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本次高端论坛共分为三个议题: 议题1|抚今追昔——人类的无知与面对:似相识未顾及的非传染性疾病 议题2|鉴往知来——人类的自信与忽略:已淡化被旁置的传染性疾病 议题3|朝乾夕惕——人类的无奈与觉醒:疫情肆虐下的非传染性疾病 今天,我们回顾本次高端论坛对于议题2的精彩讨论和碰撞。 议题2|鉴往知来——人类的自信与忽略:已淡化被旁置的传染性疾病 天花,一个肆虐了数千年的烈性传染病被人类消灭,最后两株天花病毒被人类戴上手铐,关押在疾病控制中心的冰窖里听候审判,消灭天花的壮举让人类自觉无比伟大及无所不能。乙肝已被控制,HPV得到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渐入绝迹,更让人类断定传染病已不在话下。尽管艾滋病、SARS、埃博拉、寨卡病毒不断溢出跳跃,那只不过是贫穷伴随的局部事件,无法阻止人类骄傲的宣示征服传染病的能力。虽有智者警示,还是决然地将它们旁置,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现代社会的敌人-非传染性疾病。 年针对人类健康,联合国有史以来召开第二次世界领导人峰会,制定了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将人类当今的主要敌人确定为非传染性疾病,要将其死亡人数降低1/3,各国做出承诺并不简单,而实现承诺更加艰难。时间过半,SDG的里程碑遥遥无期,以现代视角如何看待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很多传染性疾病已经变为慢性病或季节性疾病。从与疾病共生存的角度看,哪一种传染病控制的相对成功,新冠病毒的出现及大流行是必然的。 肖飞教授对议题2的延伸讨论我先从德国有12例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的结果,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都有一些基础病,50%有冠心病,20%有慢阻肺,75%是男性。我们看到的是什么?58%发现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导致死亡的是4例,有8例出现了两侧的肺的实变,看来是水肿。所有的病人检测中间,在肺上都有高滴度的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到,但是咽喉部只发现了9例,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肺里头发现病毒,但是咽喉部没发现,也就是我们常规的咽拭子检测,漏诊25%。10个病人里6个有病毒血症,5个病人肝脏、肾脏、心脏里查出了病毒的滴度,4个病人在大脑和大隐静脉中间发现了病毒的RNA。 图1肺大片侵润、肺静脉栓塞、下肢静脉栓塞残酷的现实是什么?它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甚至我们的大脑。我们看上图1就是肺整个的一个解剖,可以看到血栓,这导致死亡的,直接导致肺动脉的血栓。 图2前列腺静脉血栓图3肺组织病理 图4心肌病理-淋巴细胞浸润 图2是前列腺静脉血栓。图3是肺组织病理,可以看到它是间质性的肺损害,还有浸润,然后还包括心肌-淋巴细胞浸润(图4)。 图5胸部CT图5是直接做的CT和对尸体做的CT,大家可以看到大叶的肺实变,间质性肺损害,在这个CT里边我给大家看几张照片,为什么叫Syndemic呢? 图6Covid-19患者(左)和机化性肺炎患者(右)的高分辨率CT图6我们可以看到的这是一个肺的表现,右边也是肺的表现。这篇文章提出来它有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就是通过新冠病毒病,我们是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好多机理也做了很好的研究。实际上你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型,是不是对我们的血管炎,对我们的其他的一些疾病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我们看图6左边这张图实际上是什么?是新冠病毒的感染。我们右边是什么?是药物性的间质性肺炎。就这个表现我们叫机化性的间质性肺损害。 图7干燥综合征患者使用来氟米特治疗前后对比我们再看这个(图7),这是当时李向培教授做的一个干燥综合征的病人,左面两张是2年的,右边这个(4年)是用了两年的来氟米特就把它给清除了。 图8胡昭教授发表的关于来氟米特治疗Covid-19患者的文章这是(图8)胡昭教授他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是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经过来氟米特治疗清除了病毒,特别是把他的间质性肺损害给清除了。图9医院肾脏科主任胡昭教授接受央视采访这个(图9)是我们的抗疫英雄胡昭教授在接受央视来采访,今天央视也到场了,央视的新闻频道。 图10SARS-CoV-2清除的Kapla-Meier曲线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有27个病人在病房里40天没有转阴,经过常规治疗,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胡昭教授就把来氟米特用上了,因为看到一些文献的报道,结果大家可以看到(图10)绿色的曲线是把病毒给清除了(转阴率),黄色的曲线在14天的时候用上来氟米特,可以看到病毒逐渐的给清除了。因为当时我记得胡教授告诉我,他要不把这些病人都送出院,他不许回山东,所以他是必须找办法。 另外,体外实验也表明,来氟米特抑制新冠病毒的半数有效剂量,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低有效剂量还要低,所以是一个安全的剂量。还有一个因为都是RNA病毒,它对埃博拉、H1N1、禽流感和寨卡病毒都是有效的。体外实验也证明了。 图11来氟米特制备抗SARS病毒药物的发明专利证书所以3年我就申请了一个专利(图11),我是发明人,是治疗SARS病毒,当时的半数有效量是个微摩尔,现在的半数有效量是20个微摩尔,所以它对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还更有效,很有意思。 我们现在看到的整个的过程,刚才我们也在讨论,致病源不同,不管是损伤,微生物,还是我们的代谢、遗传、外伤,最后都是炎症。然后修复、结疤、纤维化,如果完全清除了炎症就痊愈了,如果是迁延不愈就进入了慢性病,如果结疤了就进入终末期。 所以我们现在就在寻找,其实它的起因不一样,最后走的是一条共同的通道。这也是我们上一届的时候就在探讨,寻找慢性疾病的共同通道,也是找到这些共同机理。现在我们发现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新冠病毒病,好多也是依据于临床对这个疾病发展的过程判断,然后进行对病理生理的治疗。 相关报道: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陈凯先院士、赵国屏院士专场问答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研讨四|从历史角度看,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胶着共生的关系是?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研讨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病演变成世界大流行?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研讨二|在历史上哪个发明对日后控制传染病最有贡献?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研讨一|从历史上看,哪个瘟疫导致的大流行更像这次新冠病毒病?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议题1|抚今追昔——人类的无知与面对:似相识未顾及的非传染性疾病 疫情下的非传染性疾病之开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