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支气管哮喘)这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家应该都经常听说了,且有指南指出,该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它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其组分参与所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哮喘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伴有或不伴有胸闷/咳嗽,多发于夜间和晨间,接触变应原、外界温度低、物理/化学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和运动等都是导致其发作的因素。此外,哮喘发作时和部分没有得到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听诊时可闻双肺有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而这些症状表现是可以通过治疗或自行缓解的。 但也有一些类型的哮喘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隐匿性哮喘,称为不典型哮喘。这些类型的哮喘一般没有喘息、气促等表现,可见或不可见胸闷、咳嗽。亦有随访结果发现,部分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患者会逐渐可见有典型的哮喘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有以下三种分期: ①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突然出现喘息、气促、咳嗽、胸闷,或原有的症状出现加重,呼气流量降低为主要的特征。 ②慢性持续期:即每周都可有不同频率和(或)不同程度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③临床控制期:患者连续4周以上没有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1年内没有出现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此外,慢性哮喘也会根据白天、夜间症状的出现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将严重程度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分级与判断,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哮喘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用药 对于哮喘的治疗与控制,患者是需要长期用药及进行自我管理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减少发作次数和频率。 哮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除了与发病机制复杂、缺少规范治疗有关外,还与患者对治疗的低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不佳有关。有研究结果证实,哮喘的进展是隐匿的,且大部分的哮喘急性发作是可以预防的。规范的自我管理对哮喘的控制与防治急性发作异常重要。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有自我管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哮喘自我管理的工具以及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和处理。 健康教育 即患者要了解哮喘这种疾病的特征、预后、诱发因素、治疗药物等。哮喘的特征可见上面的阐述,而哮喘的预后则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有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管理,能有效避免哮喘的急性发作,甚至达到临床治愈,反之会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病情变得更加严重,气道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和重塑,气流受限持续,长此以往则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较差。 此外,为了有效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花粉、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等。 哮喘自我管理的工具 有自己制定管理行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或借助呼气峰流速仪器及哮喘记录日记,通过所记录的信息,能有助于患者自己或医生对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作出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和处理 这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大部分的哮喘在急性发作前,会有不同程度的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甚至减少严重的急性发作。方法包括症状表现如咳嗽、胸闷、气促等,以及依据PEF(峰流速)检测结果来进行识别。而处理方法则为用药。 另外有研究证实,如果对出院后的哮喘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如通过电话或探视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相应的指导,对其病情的控制与康复是有帮助的,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也能降低复发率和再次住院的几率。 结语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基本是要长期用药控制的,发作时症状可轻可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缓解措施,甚至可能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哮喘患者是需要随身携带药物的。此外,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做好自我管理工作应成为习惯,这样才会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哮喘#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1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1(3):-. [3]周碧.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其哮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1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