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需要正确的中医药康复治

时间:2019-7-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它包括多个病种,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它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早期以肺泡炎、间质性肺炎反应为主,最终发生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疾病为呼吸系统疑难病,呼吸致残率、死亡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间质性肺疾病近20余年,其发病率增加,治疗方法有限,生存期中位数2.9年,5年生存率<50%。近几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病率约2-5/10万,发病年龄多为4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绝大多数病程为慢性,起病骤急者罕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能逆转纤维化,根据病因不同,部分选择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可想而知,易反复发作,远期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很多得了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处于极度恐惧、焦虑、甚至绝望悲观的状态。

医院肺病科在王檀教授带领下,应用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临床表现总结中医各家的经验,我科从肺痹论治间质性肺疾病,“肺痹”属于五脏痹之一,主要是由于外邪痹阻肺气而成。“肺痹”与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对应性。

目前针对间质性肺疾病采用综合的中医系统治疗,以中医药辨证口服为主,配合中药塌渍、外用薰洗、中医康复(推拿、针灸、运动、呼吸肌功能训练、体外反搏相结合)等方法,并自主研发院内制剂中成药口服,使其起效快,给药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其中康复治疗,提高了人体正气,增强体质,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避免因反复感冒导致病情进行性进展。在患者住院期间除集中进行药物管理以外,还引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行为生活干预、心理干预,提高肺病患者自我防病治病的意识,组织专业人员探索并制定特色疗法方案,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再住院率,降低病死率,延缓病情进展。

(以上三个药为我院院内制剂,为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中成药)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上具有一定优势,如及早应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更有效地逆转其炎症反应过程,预防纤维化形成,对于同时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激素用量及减轻激素毒副作用,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善疾病的预后,使患者能够重新回归社会。

面对“间质肺”,你可以做什么?

①正确的认识疾病。

②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③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运动;保持体重;避免感染。

④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

撰稿:袁成波

审核:张丽秀

肺病科科室简介:

长医院肺病科于年建科,是长春市名科,是吉林省重点学科,9年被评为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年获长春市卫生局“文明窗口服务百日竞赛”活动服务文明窗口称号,年被评为十二五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本学科已逐步由单纯医疗、教学,发展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国家重点专科、学科。

我科为呼吸系统疾病专业诊疗科室,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拥有名老中医工作室、咳喘病研究室、肺功能室、睡眠监测室、中医肺康复室、中医熏洗一体化治疗室等。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的省内外患者解除了病痛,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的诊断、治疗及科研方面达到国内前沿水平。

医院肿瘤科邢秋月

肺病科医生出诊信息

王檀主任:周二、五上午(本部B诊室);周一、四全天(二部)

仕丽副主任:周一上午,周四全天(B诊室)

张丽秀副主任:周三全天,周日下午(B诊室)

杨波副主任:周五下午,周一夜诊(B诊室)

袁成波主治医师:周一下午,周六上午(B诊室)

匡旭主治医师:周二下午(B诊室)

胡少丹主治医师:周二夜诊(B诊室)

李菁婧医师:周三夜诊(B诊室)

齐文龙医师:周日上午(A),周四夜诊(B诊室)

管明医师:周一至周五全天,周五夜诊,周六上午(A诊室)

注:朱同刚主治医师、王秀江主治医师外出进修,暂无出诊信息

联系-

医院肺科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白癜风吃什么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