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结节缘何善恶难辨又步步为营?中西医观点如何看待磨玻璃结节的形成机理?磨玻璃结节患者究竟该随访还是手术治疗? 《沪卫健康说》,医院胸外科医疗组长——赵晓刚副主任医师,和您一起探秘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肺部磨玻璃结节?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从人体肺部生长出来的、磨砂玻璃密度一样的圆形、类圆形的云雾状病灶,大小不超过3厘米。根据密度高低,它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与混合磨玻璃结节。 尽管炎症、结核、真菌感染、肺泡出血等引起肺泡腔充气程度改变的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但长期存在磨玻璃结节大概率可能会发展为肺癌,因此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2.良性vs肿瘤性 肺部磨玻璃结节肿瘤性病变可分为四个病理阶段: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小浸润腺癌和浸润腺癌。前两者可以列为良性阶段,后两个被列为恶性阶段。这四个阶段被认为是危险程度逐渐升高、连续性、渐进式的生长过程,且彼此相邻阶段有时候很难区分。肿瘤性的磨玻璃结节多数属于惰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概率低。 3.手术vs随访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随访治疗还是手术切除,常常让患者陷入两难抉择。根据我国肺部磨玻璃结节的临床治疗指南,8毫米以上的磨玻璃结节随访即可,若有有增大趋势则考虑手术切除。 专家建议:初次发现磨玻璃结节可随访3至6个月,动态复查CT观察结节变化,以最大概率地排除良性感染病变的可能。对于长期存在的磨玻璃结节,需由专业医生辨别分析其病理阶段,以寻找最佳的手术时机。 4.赵医生有话说 面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治疗选择,医患共同决策是解决的最佳方案。作为患者,切勿杞人忧天,有“磨”就开,但也不要高枕无忧,视而不见。作为治疗医生,应精准预判病理阶段,充分告知转移风险概率,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医患双方共同商讨选择最合适的应对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