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猫隐球菌病病例报告 猫隐球菌病猫是由病原隐球菌属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可引起全身性的真菌感染,猫的发病率略高于犬。也是很容易漏诊的一类皮肤病。 医院医院(上海)近日接到一例患有隐球菌病的病例,该病例在外院治疗三周,病情加重,转至我院后经微生物培养及微生物生化鉴定为新型隐球菌病。 在调整治疗方案后,病例病变部位逐渐好转。现将该病例分享给大家。 1病例介绍1.1动物信息 动物名:脸脸 性别:雌性未绝育 品种:中华田园猫 年龄:未知(流浪猫) 免疫史:不详 驱虫史:不详 就诊时间:00/11/16 1.主诉 顾客小区内流浪猫,初可见脸部溃烂,日渐严重,数月后扩散至半边面部(见图),顾客怀疑被黄鼠狼等动物咬伤感染所致。外院初诊外伤,经清创治疗,有轻微好转,但病情仍较严重,今转至本院进行清创处理。 1.3病史 一月前在外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为外伤,未见有显著致病菌感染迹象;治疗方案以口服抗生素以及外伤清创为主。 治疗前三周恢复良好,第四周发现面部组织异常增生,转至本院进行复查。 1.4体格检查 体重:3Kg体温:39.℃心率:bpm呼吸:0次/minBCS评分:4分MMC:粉红色CRT:<s可见左面颊部大范围溃烂,充血,水肿,鼻骨暴露,创面可见增生肉芽组织;右后肢关节处皮肤破溃,软组织肿胀,表面有结痂。轻度脱水,约4%。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结果 .生化检查结果 .3细胞学检查(面部组织拭子采样) .3.1显微镜检查结果 .3.1检查报告 .4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查采取样本,送至专业医学检测实验室,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DA培养48小时后可见乳白色圆形菌落,染色可见酵母菌样真菌。通过微生物生化鉴定,确定该菌落为新型隐球菌病。 3诊断结果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诊断为猫新型隐球菌病。 4治疗方案 4.1.使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汉服欣)mg,P.O.,sid。4..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头孢氨苄45mg,P.O.,bid。4.3.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促进食欲。4.4.患处每日生理盐水冲洗炎性分泌物,涂抹复方酮康唑乳膏(舒肤)。4.5.补充保肝营养品。5预后 经治疗,周后创面显著缩小,动物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恢复。 治疗前后对比图 1月11日本院就诊时的创面: 治疗两周后,动物复查时的创面: 6讨论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类似酵母的直径为3.0~7.5μm的微生物,在全球均有分布。它外包一厚层多糖荚膜,以窄基出芽生殖方式繁殖。新型隐球菌格存在多种变种,鲁比变种和格特变种通常会引发临床疾病,不同亚种引起的临床表现都比较相似。加利福尼亚、不列颠哥伦比亚和澳洲的两个海岸地区均有大量病例分布。最近一项报道显示,哥伦比亚的人、犬、猫、雪貂和鸟类均出现了隐球菌暴发感染的现象,该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可卡犬的发病率更高,该研究还显示,大多数猫被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感染,而大多数犬被新型隐球菌感染。动物感染与否取决于宿主和微生物两方面因素。 空气传播是新型隐球菌的常规传播途径,常见鼻部和肺部疾病症状。但根据健康动物的分离培养研究和血清学研究,也会出现隐性携带病原的情况。病原体有可能经血液运输到肺外的其他部位,中枢神经系统也能通过鼻腔透过筛板的直接扩散作用被感染。机体对新型隐球菌的免疫方式为细胞介导免疫。免疫应答不完全的个体不能完全清除病原体,因此导致形成肉芽肿病变。病原体的荚膜多糖能抑制浆细胞功能、吞噬作用、白细胞迁移和调理作用,从而加强感染。 隐球菌可为原发病原体。但大约50%隐球菌病人只有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才会发病。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患有隐球菌病的猫也有感染猫免疫缺陷病毒或猫白血病病毒的可能性。少数潜在的免疫抑制患犬也会出现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病是猫最常见的多系统真菌感染疾病,应考虑与猫的呼吸道疾病、皮下结节、淋巴结病、眼内炎症、发热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另有报道显示可能会出现下泌尿道疾病。任何年龄的猫都可能感染,大多数研究显示青年猫更易感。 鼻腔感染最常引起喷嚏和鼻涕症状鼻涕可呈单侧或双侧,性状从浆液性到黏脓性不等,常带血。常见从外鼻孔向外突出的肉芽肿病变、越过鼻梁的面畸形和鼻面部溃疡性病变。大多数鼻炎病猫都患有下颌淋巴结病。上呼吸道淋巴瘤病例也会出现相似的症状,所以釆取治疗措施前一定要充分做好诊断工作。 诊断 血液学表现出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生化指标一般正常。CNS感染患犬脑脊液蛋白浓度的变动范围是正常值到mg/dL,细胞计数变动范围为正常到4个/μL;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占多数,但有些犬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隐球菌病的X线检查变化包括真菌性肉芽肿导致的鼻腔软组织密度增大、鼻骨变形和骨溶解。最常见的X线征象为肺门淋巴结病和弥散性粟粒状肺间质纹理。需结合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菌种培养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 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为主,根据动物体况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方案 治疗 用药剂量 伊曲康唑 50~mg/kg,q4h,p.o. 空腹给药吸收良好。口服溶液优于胶囊。肝毒性;定期/每月监测肝酶 两性霉素B 0.5mg/kg,q4h,iv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全身性感染首选。显著肾毒性;经常或每周监测肾功能 氟胞嘧啶 5~50mg/kg,q6h 与两性霉素B协同作用;不作为单一治疗使用 氟康唑 50mg/cat,q1h 建议治疗选择,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空腹给药吸收良好。监测肝酶 特比奈芬 10mg/kg,q4h 如对唑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预后 鼻部和皮肤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一般能消退。但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眼部疾病的犬猫难以治疗。一项研究中,CNS隐球菌感染的犬猫中,只有3%的病例存活期超过6个月,精神不振是预后不良的指征。糖皮质激素能增加短期存活率。 临床症状消除后至少还需坚持治疗1~个月。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的LA抗原滴度下降,可用于监测疗效。有些没有显著临床疾病的动物的抗原滴度不下降,表明组织内持续存在病原菌。人和动物都能接触到环境中的新型隐球菌,但是从接触感染动物这一途径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减少接触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医师简介 病例提供高元宏(萌兽医馆广玉兰宠物诊所) 内容审核武雷(萌兽医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