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万能的朋友圈,我的冻疮又如期来了...有啥办法明年不见到它吗? 生的都是同一种病,凭啥你“眼泪汪汪”,我却“欲哭无泪”? 上周末,银装素裹的杭州 用绝美的气质惊艳了世界 桉树墩子摄;via钱江晚报 大雪纷飞,有一群人却风雪无阻, 用大爱温暖人间, 他们的精神和气质同样令人赞许 洪大伯和这群白衣天使们的故事就这样发生 12月9日,洪大伯在浙江大医院成功接受肺移植手术,他也成为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成立2年以来第30位移植患者,而这也是肺移植团队第一次顺利完成飞跃千里远赴贵州、全程转运护送捐献器官的任务。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内里的故事更值得人细细品味。 风雪无阻 急行千里获取爱心器官 温岭的洪大伯今年65岁,4年前被查出患有间质性肺炎,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疾病,没有发作之前,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一旦发作就很严重。 大概3个月前,天刚刚转冷,洪大伯在一次感冒后感觉有点接不上气,随后病情急转直下。11月18日,洪大伯家属将他紧急送到浙大一院,内科治疗几乎已维持不了生命,他们慕名找到肺移植中心主任韩威力主任医师,此时他已经“皮包骨头”、躺在床上连翻身都很困难,更要“命”的是,冬季是肺病患者最艰难的季节,洪大伯肺功能急剧下降,病情非常危重,肺移植成为存活的唯一希望。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悬起一颗心:患者情况太差,很可能只有半个月时间,如果半月内没有合适的供肺完成移植,洪大伯可能熬不到年了。 12月8日,寒潮席卷全国,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一位因脑外伤而昏迷不醒的青年捐献的器官和洪大伯配型成功。 一线生机!肺移植团队兴奋起来,为了保证获取供体的高质量,为器官移植争取更多时间,尽管屋外早已大雪纷飞,韩威力主任还是决定,派出两位骨干医生李洲斌和方程即刻启程,赶赴贵州评估维护供体,确保万无一失。远在哈尔滨开会的朱曼华医师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等待器官分配,医院内协调手术室、麻醉科、体外循环、监护室、输血等团队,准备移植。 下午5点30分,飞机从杭州飞往公里外的贵阳。当天的贵阳,同样遭受着低温冻雨天气的干扰,飞机晚点,直到晚上10点半左右,医院。 一波三折 全体医护集结待命 医院后,没有半刻休整,两位医生马上评估供体,在所有大器官移植中,肺的要求最为苛刻,因为肺部在人体中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感染,而为了保证移植手术的成功,必须严格评估并保护供体。 彼时,已几乎走完生命历程的捐献者氧合指数不断下降(氧合指数是评估肺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值小于mmHg则说明肺功能将达不到捐献指标),逼近临界值。 当机立断,医院ICU共同参与供体维护,通过气管镜吸痰、控制液体量、加强利尿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将氧合指数纠正至mmhg以上,一直到午夜12点他们才得以休息。 12月9日一早,医院参与供体维护,按照计划,这天下午2点30分将获取捐献器官。而另一边,尽管是周日,但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以及手术室、麻醉医师、体外循环、输血等团队早已冒着大雪全部集结,随时待命。 中午11点,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节奏。器官获取时间调整为10日凌晨5点。 然而,仅仅一个多小时后,措手不及再次来临。由于供体血压一直维持不住,医院决定下午2点紧急启动器官捐献。12点40分,收到消息的获取医院,同时将信息发回杭州“大本营”,还完成了机票改签、绿色通道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在浙大一院,刚刚“解散”的医护人员们义无返顾地再次“集结”,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变数,对他们来说,只要有合适的供体就能随时投入战斗! 无缝衔接 精诚合作彰显综合实力 9日下午3点半左右,捐献肺脏顺利,现场完成器官保护工作,李洲斌和方程立即赶赴机场。一只如小行李箱大小的器官转运箱,承载着捐献者的大爱,此时已经成为洪大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一路护送的两位医生知道,捐献的肺需要尽快进行移植,缺血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在机场绿色通道的帮助下,下午5点23分飞机按时关闭舱门,5点29分飞机开始滑行。 “前方飞机滑行,马上送手术室!”手术团队得到消息后,立即将洪大伯送进手术室准备。 连续两天雨雪天气,飞机在杭州能否顺利降落,是韩威力主任心中最大的担忧。好在,经过提前报备,搭载爱心器官的航班得以优先降落,9日晚7点半左右,飞机降落,医院几乎只有“一步之遥”,手术室医生立即启动开胸手术。分秒必争、无缝衔接,一路小跑乘上早已等待在机场出口的救护车,一路驶向浙大一院。在10余名医护人员的精诚配合下,当晚11点多,手术顺利成功。 韩威力主任(右一)主刀手术 昨天下午,术后16小时,洪大伯身上的ECMO成功撤离,尽管接下来他还将面临感染、排异等难关,但他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冬天的确是肺病患者最难熬的时候,也是肺移植工作最紧张的时期。”韩威力主任说。从12月2日至12月9日,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已完成3例肺移植手术,洪大伯不仅是这一周内的第三位移植患者,也是科室成立2年来的第30位移植患者。还有2例分别是在12月2日和12月5日顺利完成的,一位是患有慢阻肺、气管切开插管4月有余的“特困户”,目前正在申请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的救助,另一位同样是患有间质性肺炎的患者,目前已经转入普通病房。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文:宣传中心;图:肺移植中心,部分源自网络 风雪无阻,只为救你 大爱无疆,狂赞狂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