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饱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扰多年的患者马先生,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20天后,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症状明显好转。 在心血管内科病房里,准备出院回家的马先生难掩心中喜悦,他不禁感慨道:“这是我近几年来呼吸最舒畅的日子!”次日,马先生的女儿小马将三医院副院长吴智勇教授、呼吸内科主任董文及特需医疗部护理团队手中,感谢各学科的医护人员对其父亲的精心照顾和治疗。 患者家属送来锦旗 01长期吸烟史男子患慢阻肺多年今年65岁的马先生早年间在山西从事煤矿生意,除此之外,他以前还是位不折不扣的“老烟民”。二十年前,马先生被确诊为冠心病,工作劳累时,伴随而来的就是令他难以忍受的胸闷和心绞痛。 也就在那时,马先生结识了心血管介入治疗专家、医院副院长的吴智勇教授。长时间的问诊和交流,久而久之,让两人也从医患成了朋友。 六年前,马先生发现自己活动后经常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时间长了,连穿双鞋、散个步都能喘个不停。到医院一查,又被诊断出患有慢阻肺。 据了解,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包括有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及肺功能受损的表现。 自从患了慢阻肺后,马先生总有一种呼吸不畅,痰吐不净的“憋屈感”,几年来每天需要吸氧15个小时以上,因为疾病的长期折磨,生活质量逐渐下降。 今年7月底,马先生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加重、气短明显、全身无力等症状,其家人第一时间联系了吴智勇教授,并带着医院进行治疗。 02诊疗加康复患者呼吸不再费劲患者入院后,医院心血管内科多次组织呼吸内科、康复医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经检查,确诊马先生为“慢性阻塞性肺伴急性加重”。 针对患者病情,呼吸内科主任董文从抗感染治疗、口服药物指导、功能锻炼、饮食等方面,为马先生制定了精准、专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康复医学科主任吴小丽在患者个体化治疗基础上,派出专业的肺部康复治疗师甘英皇医生,给患者进行排痰及呼吸运动专业指导。特需医疗部护理团队,在马先生住院期间,全程提供细心、专业的护理服务。 20天里,通过一系列多学科合作治疗和康复训练,马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时不时还会自己走下楼散步,他坦言:“可以自己走路,不用一直吸氧,太久没有这么舒服的感觉了!” 父亲的身体情况和精神面貌都在慢慢变好,小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她往医护人员口袋中塞“红包”,强烈希望表达谢意。再三拒绝不下,医护们便先将钱保管好,转而就帮马先生将钱存入住院押金。 出院结算时,得知此事的小马感动不已,她说:“我们始于医患关系,终于朋友关系。”医院特需医疗部护士长朱福娟笑道,马女士的寥寥数语,却是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毫无保留的信任和肯定,是给予我们最好的鼓励和安慰,这就足够了。 文/庄晓珊 审稿/公保才旦吴智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