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肺癌更可怕的ldquo蜂窝肺rd

时间:2021-8-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娌荤櫧鐧柉鍔炴硶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1203/7659723.html

比肺癌更可怕的“蜂窝肺”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一爬楼就气喘;

轻微劳动就气促咳嗽;

连吹肥皂泡儿都成一种奢望.......

有一群人,他们的肺像被一张无形之“网”勒住,束缚着日常的行动和生活,这张“网”可不简单,甚至竟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别走开,马上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蜂窝肺”概念?

这张“网”俗名“蜂窝肺”,学名特发性肺纤维化。它是间质性肺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不可逆的肺纤维化改变,因经常导致患者肺部组织呈蜂窝巢状,所以便有了“蜂窝肺”之称。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变主要症状有哪些?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变局限在肺脏,易发于中年男性人群(50—70岁),主要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少数患者可能有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又无其他明确诱因,医院排查特发性肺纤维化。

绝大多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在发现时已到病程晚期或终末期,此时,除了肺移植手术,其他治疗方法均收效甚微,虽然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能长期稳定者甚少。IPF患者预后差,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有2.5—3年;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6个月至1年内死亡;老年患者预后更差,死亡率甚至高于大多数癌症。因此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被医学界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如何去避免“蜂窝肺”呢?

“蜂窝肺”虽然可怕,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防微杜渐的妙招,让蜂窝肺远离我们吧!

第一招: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烟草中含有余种有害化学物质,他们可以单独或联合导致肺损伤。吸烟明显增加IPF发生危害性。吸烟量越多,IPF的发生率也越高,尤其是吸烟大于20包/年者。因此,吸烟者果断戒烟,不吸烟者远离二手烟,劝诫亲朋好友勿吸烟。另外,长期接触其他各种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如金属或木质粉尘、氯气、甲醛等,IPF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其他粉尘暴露,如理发师、鸟类饲养、石材加工行业等也可能与IPF的发生有关。此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胸部X线、血气分析监测、早发现早诊治。

第二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不少IPF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长期反复的胃内容物吸入可能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若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应当积极治疗。

第三招:定期检查身体

定期体检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现在大家比较重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疾病,也有意识排查相关系统疾病,但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却不足。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有赖于胸部X线检查,胸部高分辨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在此,特别要对肺功能监测这种平价又简便的检查方式画个重点:肺功能监测于呼吸疾病,就像血压计于心脑血管疾病,血糖仪于糖尿病。肺功能检查对评价明确肺的功能状态,评估肺部病变范围是很有价值的。另外,对于高度怀疑IPF的患者还可通过肺组织活检、实验室血液标本检查等有创手段辅助诊断。

第四招:综合治疗不能少

非药物治疗:

R戒烟

R氧疗

R肺康复

R肺移植

药物治疗:

R吡非尼酮:抗炎、抗纤维化和抗氧化特性。

R尼达尼布:抑制纤维细胞生长,缓慢疾病进程。

R乙酰半胱氨酸:改善气道痰液粘稠症状,降低IPF患者肺功能衰退程度。

第五招:自我照护很重要

◎预防肺部感染

①房间保持干净、整洁,调节事宜温湿度,经常清洗空调滤网,经常清洗和晾晒床上用品,不使用羽毛或陈旧棉絮等易引起过敏物品填充的被褥。避免烟雾、香水、空气清晰剂等有浓烈气味刺激因素。

②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以免加重咳嗽。

③减少探视,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和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佩戴口罩。

④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适当运动:能维持肌肉正常的肌力,对抗疲劳。但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方案咨询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呼吸困难与心悸程度,结合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来确定锻炼强度和时间。

◎均衡营养:饮食原则上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食物为主,同时戒烟戒酒。

◎自我病情监测:体温监测,正常值在36—37℃,发热提示可能有感染,呼吸频率监测,正常值在16—20次/分。若出现呼吸频率较平时明显增加,气促严重,且安静状态下不能缓解时,要注意及时就诊。心率监测,正常值在60—次/分,血液内含氧量不足时心率增快,当感觉心悸、胸闷或心率超过/分,需及时就诊。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不要忽高忽低,过高、医院进行药物调整。外周血氧饱和度监测,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95%以下为供氧不足。静息时血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0%医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